聚焦生態農旅融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產業發展多元化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再訪"山木子",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赴永新龍田鄉宣講實踐團的帶隊老師和同學們充滿期待,在國家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永新縣山木子農產品有限公司的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值得實踐團的青年學生們學習與領悟.6月29日下午2點,在"山木子"主要負責人賀曉忠的熱情接待下,我們了解到山木子經營方式從最初的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到如今以農機合作+基地+合作社+脫貧戶為主,通過整合當地生態農業資源,緊跟國家政策方針。在2021年成功轉型為"農機合作,帶機入戶"的新型鄉村農業產業鏈.其產業輻射帶動全村乃至全縣,每年扶持帶動近30余位貧困戶轉脫貧戶,在企業經營方式不斷完善同時也為周邊居民提供就業崗位,每年扶持帶動近30余位貧困戶轉脫貧戶,解決了村民就業難的問題的同時其各項產業不斷創造價值,為當地群眾增加創收;促進當地農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工作的積極性。
加快走進農業機械化時代.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作用及融合發展是我們每一位實踐團的成員值得研究與了解的問題.我們帶著這一問題展開對"山木子"賀曉忠的訪問與"山木子"基地的走訪,參觀。
“我們的宗旨是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讓老百姓站在田埂上就能夠有收入”賀曉忠向我們介紹公司的發展理念,在賀曉忠的詳細講解下我們了解到:農業機械化是在農業生產各個流程中,采用機械設備替代人工作業流程,對生產方式進行調整,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并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農業生產模式。通過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取代人工作業,解決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效率低等問題,推動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賀曉忠的轉型則是整合農村現有農機資源,利用整個龍田鄉以及永新縣的農機資源,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大大提高農業機械化的使用率。據了解:通過機械設備的合理分配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水平,推動農業產業與二三產業同步發展,為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賀曉忠也補充到:農機資源的合理整合也有利于對“農機”的保護,對人工成本的節約,對企業轉型發展的推動。
秉彌足初心展使命擔當以青春芳華悟鄉村振興
在實踐團成員的踴躍提問下,賀曉忠也提出了企業在農村機械化轉型中面臨的迫切問題:人才建設滯后。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業機械化企業發展重心逐步轉移至新型機械設備和技術層面的應用問題。賀曉忠解釋到:要精準把握農機應用的發展就需與鄉村振興戰略項目運行結合在一起,(1)需要在思想層面對農戶做好引導,確保農機推廣應用得到農戶得積極配合于響應。(2)在當前農業機械應用中,“農機手”專業知識儲備薄弱,技術型人才不足,自身理念轉變也有所不足,部分“農機手”不愿長期扎根農村,持續推進農村的發展。聽到此,實踐團成員們領悟到:“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的深刻含義。
“當前農村,年輕后備力量嚴重缺乏,尤為短缺的是在農村發展需求最旺盛的生產、科技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社會關懷負笈者 大學生應不忘故鄉情”。
走在農業發展基地的田間在實踐團指導老師鐘聲教導的話語中,實踐團的成員們才體會到:大學生到基層實踐首先應磨礪掉自身的銳氣,去掉自身的優越感,忘記過去種種舒適,讓自己真正沉下心,彎下腰來踏實工作。只有安心基層、奉獻基層,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燦爛前程。通過此次的采訪學習,實踐團的成員們真正找到了下基層,赴農田,投身鄉村振興的落腳點和意義,我國鄉村范圍廣,發展條件千差萬別,此次采訪既展現了鄉村振新的廣闊前景,也展現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阻礙與困難。“當代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使我們的家鄉擺脫貧困”愿更多受過高等教育自愿從熱鬧的城市來到偏遠的鄉村,把青春和汗水播撒在田間地頭,為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新書寫屬于自己的服務實踐,創業就業故事。
文| 鐘聲
圖| 龍韻詩 吳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