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沒有義務養你。
我并不富有,所以請別把我的付出當做是理所當然。
還記得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總是流行“轉轉飯”,也就是這次請客你請了下次必定是我請,不會每次出去都讓一個人請客。
可是有一個女生,跟著我們的大部隊吃了兩三個月竟然一次飯也沒有請我們吃過,后面問她多久請吃飯,她倒是反問:“我為什么要請客?”。
- 01 -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
送禮請客吃飯,都是這個人情社會中必不可少的社交手段。
古時候,就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典故,“禮尚往來”也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美德。
請客吃飯事小,但是其實也是朋友之間的一種“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一頓飯不過一兩百塊,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一頓飯看清楚一個人的性格本質,看清楚對方是否是一個貪圖小便宜的人。
禮尚往來是一種教養,我們是需要認清往來這樣的儀式,讓對方知道“我記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
可是總有的人默默的享受著一切,沒有想過付出,即便是再好的關系,長時間下去,也會演變成“占便宜”。
禮尚往來是教養,不占便宜是修養。
- 02 -
對不起,我沒有義務養你。
我不是有錢,只是爸爸媽媽把最好的都給了我。
記得有一次在外面吃飯,聽到旁邊桌的朋友對話。
事情大概是這樣子的,男生A吃完飯發現自己帶錯了錢包,就讓男生B付錢。
男生B說:“你這么有錢不得你付嗎?”
男生A當場就炸毛了:“老子什么時候成有錢的了!”
這頓飯兩人尷尬離場了。
但是相對所有有著“你有錢就該你付錢”這種思想的朋友們說一句:給你花錢是情分,不是本分。
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家人或者自己一分分掙來的!
我父母辛苦勞累的時候你在哪兒?我辛辛苦苦做兼職發傳單做服務員,收揀快遞累得跟狗的時候你們又在哪兒?
你們在寢室吹著電扇玩電腦呢。
- 03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窮的時候,不會占任何人的便宜,你給我1分我便還你1分;我富有的時候,你給我1分,我還你3分。
人情通達禮尚往來,這是為人處事的修養。
不要因為占了便宜沾沾自喜,也不要把不勞而獲看作是理所當然。
在網上看到過一對父子的故事:
Day1
父子面前有兩碗面,一碗面上有一個雞蛋,一碗沒有。
父親問兒子愛吃哪一碗,愛吃雞蛋的兒子挑了有一個雞蛋的那碗,父親給了他,結果兒子那碗只有一個雞蛋,父親那碗面下面有兩個雞蛋。
兒子問父親要雞蛋吃,父親沒有給。
表面現象不一定是真的。有時候,你看著像是占到了便宜,實際上并占不到大便宜。
Day2
父子面前擺著兩碗面,一碗面上有一個雞蛋,一碗沒有。
最終愛吃雞蛋的兒子選擇了沒有雞蛋的那碗,父親給他,結果兒子那碗里面沒有一個雞蛋。父親的那碗上面有一個雞蛋,下面還有一個。
兒子向父親要雞蛋吃,父親沒有給。
Day3
父親面前有兩碗面,一碗面上有一個雞蛋,一碗沒有。
父親問兒子吃哪碗,兒子說:“哪碗都行”。其實兩碗都有雞蛋。
不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虧待他。
要知道,你每一次的小便宜和小聰明,都在損害著自己信譽的價值。
久而久之,你還會形成習慣,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讓別人遠離你,很多機會也因此離你而去。
什么時候是教養?什么是修養?
也許很簡單,比如說禮尚往來,不占小便宜。
懂得禮尚往來,學會不占便宜,不僅僅是一種境界,而且是一種睿智、寬容豁達的處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