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簡介
Meteor介紹
如果你有仔細觀察最近幾年的Web開發狀態的話,你會發現兩種清晰的趨勢。第一是,Web應用越來越強大,且與桌面應用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坦白地說,用戶完全不關心應用后面使用的什么技術,他們只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用戶體驗,這其中包括點擊時能馬上響應、也其它用戶的實時溝通、與其他服務的記好集成等等。每二個趨勢是如此之快地涌現出大量的語言、庫、工具、框架、工作流等,以至于開發者們疲于應付,無力追趕。
總之,當前的Web開發的現狀是:
- 用戶希望從應用中得到更多方便。
- 開發者希望減少使不同的庫能一起正常工作的擔心,或不再所謂的管道代碼。
Meteor背后的故事
當Geoff Schmidt,Matt DeBergalis和Nick Martin接受了Y Combinator創業種子加速器后,他們計劃建立一個旅游推薦網站。但當他們與其他初創公司交談后,他們意識到那些創業公司是多么的掙扎,盡管他們在Asana工作時已經解決了同樣的挑戰。那一個關于協同項目和任務管理的在線平臺。于是,他們改變了計劃,決定創建一個開源平臺,為開發像桌面應用程序那樣樣干滑的Web應用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
到2011年12月份, Meteor開發組(Meteor Development Group, MDG) 宣布了第一個開發預覽版,名字叫Skybreak,隨后很快被更名為Meteor。僅僅8個月后,該項目已融資了1120萬美元。這些資金來源于行業大佬們,如如Andreessen Horowitz、 Matrix Partners、Peter Levine(XenSource前首席執行官)、Dustin Moskovitz(Facebook聯合創始人),Rod Johnson(SpringSource創始人)。Meteor的GitHub庫中一直是排名前20最流行的庫之一,在其1.0版本發布后,排名更是躍至指點11位,比Linux內核、Mac OS X的軟件包管理器程序homebrew以及backbone.js擁有更多的star。
為什么Meteor會如此受開發者的歡迎呢?或許是Meteor不再讓開發都困于底層基礎代碼的創建,如數據同步,讓開發者專注于開發業務功能。隨著超過1100萬美元的資金注入,投資者發現Meteor非常具有吸引力。正如類似的情況發生在Xen(免費的服務器虛擬化管理程序)、或JBoss(Java的應用服務器),MDG的最終會為企業市場會提供額外的工具。
The MDG 將項目分為4個部分:
諸如命令行界面(CLI)的工具集。這是像nake一樣的構建工具和像node npm一樣的包管理器的混合物。主要為將要發布的Web和Mobile項目的整體構建與管理。
軟件庫的集合。這是一整套核心功能組件包,可被自定義組件包進行擴展或者由 npm安裝的node模塊擴展。
各種協議的標準,如DDP(Distributed Data Protocol)、基于Websocket的數據協議。
服務。官方的托管服務、包托服務器,以及構建集群。
所有的Meteor的項目都使用一個統一的接口進行訪問,這樣開發人員就不需要知道哪些組件構成了整個Meteor。
Meteor組件
簡單的說,Meteor是完全使用JavaScript創建豐富的Web應用程序的一個開放源碼的平臺。它在一個框架下捆綁和提供了所有需要的功能。它由Node.js、MongoDB、實際的應用程序代碼、以及一個強大的命令行工具,組合成了強大的npm和make工具集。因此,它比服務器進程和庫的組合要強大許多。這也是許多人喜歡把它稱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而不僅僅是一個框架的原因。但是,即使它超越了其他Web框架提供的功能,在它的核心,它仍然依賴于組件棧來運行應用程序。
Meteor的組件棧是MEAN家族的成員,這也意味著在服務器端Meteor由Node.js驅動。Node.js是一個事件驅動的,高度可擴展的運行服務器上的Javascript運行時環境,它如同Apache在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中所起的作用一樣。
所有的數據通常存儲在MongoDB面向文檔的NoSQL數據庫中。Meteor也有支持其他計劃(基于SQL)數據庫系統的詩雅,但目前唯一的建議是使用Mongo數據庫。MongoDB提供了一個JavaScript API,可以以文檔或對象的形式訪問所有存儲的內容。在瀏覽器中以同樣的語言來訪問數據,如此一來Meteor可利用此優勢實現真正的全棧開發。
所有從零開始創建Web應用程序所需的軟件和庫都以智能包(smart packages)的形式捆綁在Meteor中,因此開發人員可以更快捷的開始開發。這些軟件包包括一個響應式的用戶界面庫(Blaze),用戶帳戶管理(accounts)等等。Meteor的CLI工具允許開發者快速建立一個完整的開發環境, 而不需要如何安裝或配置服務器軟件;Meteor完整地接管了開發應用的基礎設施的方方面面。它同時也是一個構建工具,類似于make和grunt,和包管理器,如APT或NPM。比如,它可以快速地編譯那些預處理語言,如LESS和CoffeeScript,而不需要事先設置處理流程, 也不需要使用任何命令來為認證添加Facebook OAuth組件。最后,CLI工具應用程序打包,以使應用可以運行在不同的客戶端平臺,如在瀏覽器中運行或用為原生移動應用程序運行。
Meteor組件棧的所有部分都無縫集成,所有的核心軟件包經過精心設計和嚴格測試,以保證它們可正確工作。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它完全有可能切換到其他的組件。在一些情況下,可以不使用Meteor全部組件棧,你可以決定只使用Meteor服務器組件,然后在客戶端的Angular.js,或者使用java后端,同時使用Meteor前端為所有客戶提供實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