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相信誰?
每天看一部電影的感覺很棒,看完之后都有數不清的新鮮idea咕嚕咕嚕往外冒;然而一天看了三部電影的感覺,就是大腦的CPU宕機。
科幻大片中不乏“believe me or not”的猶豫和糾結;有時候是因為外形隨意改變(比如《終結者:創世紀》),有時候是敵我立場可以暫時擱置(《星際迷航:暗黑無界》)
信任的問題從來只存在于人類,機器會一絲不茍按照設置好的程序一項一項進行,動物只接受小腦本能的反映,而人類就經常被“可以相信他/她嗎”這樣的問題困擾。
抒情一點會說,你只能靠自己,不要依賴任何人;這樣的確就沒有了弱點——人類的弱點——換句話說就是成為了非人類。
但我又的的確確不相信“毫無保留”;小時候聽的故事就是貓作為師父把一身本領教給徒弟老虎,然而在老虎學成想要殺死師父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有最后一招殺手锏沒有學到——上樹。信任是鏡子nature-born的課題,我也確實不能理解“無條件信任”到底是什么樣。
更廣泛一點,如《黑天鵝》中她被自己困住,到底要不要相信自己?內心的白天鵝與黑天鵝之間的博弈;果然稱得上是精神病電影之一。
她是最努力的。
“你是最適合白天鵝的,但黑天鵝?sorry”
“我在你身上看到了白天鵝的美麗、害怕和脆弱,但你太過執著每一舞步的完美,never lose yourself”
Perfection is not just by control, it's also include letting it go.
You could be brilliant, but you are a COWARD.
但總是要先失控,而后才能談論控制;邪乎。
然而對于公主的世界,就算失控都可以被巧妙地加工成更好的事情。比如公主日記中queen總是說,不是我遲到,而是大家都早到了。
就算童話世界也得小心決定誰可靠,誰不靠譜;但慣例就是,往往最初越是不靠譜的少年,越能在經歷重大改變之后變得最為靠譜。
在公主身上感觸最深的就是善良,相信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美好總會發生。
ps 昨天打卡的時候發現已集滿28天;果然計劃的第一步是要開始做。
· 大腦里原本的庫存幾乎是在第一個禮拜就被用完,現在則是每天必須大量吸收新鮮的信息才能勉強跟上每天1k字的任務。
· 字數的下限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自己卡在一半,看著字數幾個幾個地往上蹦跶……我自己是有受虐傾向的,越嚴苛越能堅持;湊不齊字數就不能一頭倒下結束這一天,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就要對自己狠下心來逼一把。
· 標題是什么并不重要,內容有多寬泛也不重要;我逐漸學會了把每天想寫的素材串在一個軸上。
回到開頭的【信任】話題,每天點開微信公眾號都有滿滿的干貨分享,也有很多人生導師之類的指導;我們可以接收信息,但絕不能迷失在信息時代。
別人的東西,歸根結底不能太take it seriously。因為就算配方一樣,不同的土壤也會結出不同的果實——這對于強迫癥是災難,因為達不到完全一模一樣的預期——所以說Journey is the reward,過程中成長帶來的獎勵才是無法替代的、別人拿不走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