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在池州

藍天下的屋頂,有我的思念!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但是,能納很多妾。

哈哈,上面那段話說的是唐朝的一位大詩人呢,據說他不僅會作詩,憂國憂民,他還一生風流多情,隨心隨性。
他是誰呢?他就是作"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杜牧。
杏花村,因詩人而聞名于世。
詩意的杏花村在哪呢?便在我的家鄉--安徽池州。杜大詩人曾任池州知府。

【1】
先來一段簡短的介紹,讓大家了解一下池州。

池州,別名秋浦,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素以生態聞名,有“天然氧吧”之稱,亦有"千載詩人地”之譽。

公元621年設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南朝蕭統曾住池州編著《昭明文選》,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詩仙李白三上九華、五游秋浦,留下《秋浦歌十七首》等眾多詩篇,從不同角度歌詠了池州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
秋浦(池州)的好山好水好風光,不僅滋養了李白、杜牧,連陶淵明、蘇軾、岳飛、陸游等都曾駐足池州,并留下寶貴的文化珍品。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也在池州境內。佛音梵香,撫慰心靈,香客絡繹不絕,高峰期時曾一日接待客流量10萬人。

我的家鄉池州,算得上人杰地靈了吧!

【2】
出門在外這些年,總有人問,你是哪里人?
我說,安徽的呀。再問,安徽哪里的呀?
我總說,黃山的。認為黃山比池州有名氣,又在池州隔壁,一說別人就明白了,不用再費唇舌去解釋。

今年五一回了趟家,返程時我哥說,帶點什么土特產給浙江干活的老板呢?我說,茶葉唄。
池州茶葉貌似沒有杭州龍井有名,但是實實在在青山綠水的產物,有著天地之靈氣。

不是騙人的,不是打虛假廣告。幫哥做工的一位朋友說,他姐曾在池州一個小鎮(具體地名我忘了)給人摘茶葉,那里的茶葉全部供應外國首腦,國內買不到。飲茶的人都知道,茶葉都需用熱水沖泡,放置一會兒,茶汁就會一點一點滲出來,用冷水沖飲是沒有茶味的,也滲不出茶汁。

那兒的茶,粒粒均勻,就算用冷水沖飲,那清綠的茶汁也一樣滲出,每斤茶售價都是一千多一斤,裝袋后的殘茶碎渣也要賣六七百一斤,別嫌貴,因為你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朋友說托他姐姐找了人情,買點茶葉渣嘗過,清香撲鼻,大家搶著沖茶水喝,我心想他們是不是都想沾點靈氣。
那個小鎮小村的人,家家新樓房,就賣賣茶葉就已經可以活得很滋潤了。真是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哪。

【3】
席慕容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小時候我們向往詩和遠方,急沖沖的想長大,想離開家鄉,行走四方,展翅高飛。
長大了我們走過很多路,見到很多的山山水水,心底依然有一抹溫柔,那是留給家鄉的。

有些人在外地定居了,有些女兒遠嫁他鄉了,看似大家都已融入了新的生活地,家鄉的記憶不愿再提,然而聽到新聞里傳來家鄉的消息,悲的,我們會痛徹心底,喜的,我們樂上眉梢,叫嚷著,那個那個是我的老家,我在那長大呢!

我十六七歲就離開家鄉,在浙江永康呆了十幾年,常有人問我怎么不學那里的方言,買個菜辦個事會說本地話,都會待遇不一樣,然而我不想學;

如今遠嫁他鄉的女兒,我來到江西。那天某人跟我說,誰誰誰的老婆是安徽北方的,她會說一口我們這兒的話了;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我才不學你們這方言呢,除了普通話,這一生我只會說一個地方的方言,那就是家鄉池州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