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標準的聲音”
十幾年前,在學校,我利用課余時間,我每天早上、雙休日,跟著很多師兄弟姐妹,在語音老師的小屋子里里外外學練習普通話。
當時的練聲,剛開始僅以消除濃重的壯族口音、說流利標準的普通話為目標,但卻無意因此改變了我的命運,畢業后順利被聘為一家縣電視臺的播音員主持人。
時過境遷,雖然四年半后我離開了電視臺,但是,在壯族人口為99.6%的縣份工作,相對于常人標準的普通話一直是我的一個特長。到了新公司,各類文體活動主持、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節目,我每次都成為亮點。
但是,我一直對自己的聲音不自信。當年老師因人施教,我所習得的是零碎的知識,雖然效果較好,可在運用時卻不能保證穩定到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有的人問我怎么發某個音,我只知道一個大概,有時我也發不準,有時又發得準。又比如,人家問我怎么“用氣”,我只會說經常練習就會有感覺……
其實,我不是不愿告訴別人,我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有時候找到“感覺”,有時候“感覺”全無。
我的不自信,來自不穩定、不專業、不系統。
邂逅“最美的聲音“
如何讓自己的聲音更美、更有感染力、更有自信?如何通過聲情并茂的語音,傳達出令人怦然心動的聲音?
我不可能到播音學校專修這方面的課程,而對于聲音的美又是如此癡迷。
正當我通過教導自己年幼的女兒,經常給她講故事,教她如何主持幼兒園的活動時,一個新的想法從心底冒了出來——我要讓自己變得專業,并將這些方法分享給更多的人,包括我的孩子、更多的孩子,包括喜歡演講、朗誦和主持的朋友、同事們……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只要我愿意朝這個方向努力,整個世界都會為我引路。
于是,我在千聊平臺上先后遇見了教主持的寒晗老師、人美聲美的宇彤老師。
2017年11月17日晚,當我收聽宇彤老師《讓你的聲音好聽、自信、有氣場》時,第一瞬間就被老師那婉轉而包含感情、清亮而不失溫暖、抑揚頓挫收放自如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了,而且,我多年把握不定的各種問題,老師僅僅用“提、打、挺、松”幾個字,就把它精煉概括出來。我暗自慶幸,我知道,那個更美妙的聲音世界,那個"專業"、"自信"的大門,正式向我敞開……
初學“有愛的聲音”
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宇彤老師的聲音學習班,并進入學習群。每天早上,班長會發放每天練習的內容及練習要領,那些熟悉的繞口令,讓我仿佛回到了學生年代,而與當年不同的是,每個繞口令的練習法,除了要求讀準確,還要求讀得好聽。
正式上的第一節課《為什么你的聲音不好聽》,宇彤老師通過回放近年流行的網紅段子《藍瘦、香菇》原聲,再通過老師自己用好聽的聲音重述一遍同樣的話語,整段原本很土很俗的語音,便似乎一下子提高了檔次,帶有失戀的肝腸寸斷的憂傷之感。
為什么一段令全國網民當笑料的“丑段子”,經老師的語言加工,便如此動聽而富有感染力呢?
課程中,老師傳授了四個方法:
1.釋放愛——就是帶著愛去發出聲音,傳遞情感;
2.貫穿全身的呼吸——聲音的好聽與否,和呼吸有著直接、緊密的聯系,要學會讓呼吸隨著鼻子、嘴巴、腹部一直貫穿整個身體;
3.用心聆聽——不僅用耳朵去聽聲音,更要用心靈去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使身心合一,讓聲音的既富有力量,又飽含情感;
4.放輕松——放松心態,不急于求成,堅持按老師的方法進行每日練習;
5.自我的意識——學會與內心深處的真實自己進行對話,保持自我意識,使聲音具有靈魂。
我堅信,跟隨宇彤老師的課程,一定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更美,期待每一天的進步和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