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申報學校里的科研課題,需要小組完成。在四個人的小組里,我是負責人,拿設計論證問老師意見的時候,她問其他人呢。我說論證是我寫的,我來修改就好了。
指導老師放下材料,對我嘆了口氣。說,你來找我的時候我就知道。你啊,還是得學學團隊合作。
她很對,我是不會合作的,還抱怨過,明明可以一個人搞定的事,為什么非要跟別人合作。跟別人合作需要溝通、分配任務、協調......有這些精力,自己早就把事情做一半了。
看《奶酪陷阱》里的洪雪,知道同小組的人指望不上,就全部都自己做,最后課堂展示的時候把材料發下去讓小組的人背一背。這在我看來是很自然的事,如果別人心不在此而任務又必須完成的話,那就自己來唄。
但是漸漸發現沒這么簡單,這樣的什么事都自己來是一種假獨立。似乎與別人分擔任務就是承認自己沒本事,可能是傲慢,覺得跟別人合作還不如自己做得好。(跟我媽不想讓我做家務一樣,嫌我笨。)
高中時跟一個很厲害的女孩子同桌,遇見不會做的數學題第一求助的是后桌的同學,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后桌同學被我問煩了,說,你為什么不問你同桌呢。
咦真的嘞,我為什么不問同桌呢。
這個答案直到今天我想到這個問題才被解答。我拿同桌當競爭對手,而問對手題目(在我看來)是一種示弱。傲慢的人又怎么肯向別人示弱。
想通了這個,很大部分自己都嫌古怪的行為就有了解釋。而另一小部分無法解釋的,里面不單單是傲慢,還有我莫名其妙“不想給別人添麻煩”的情節。這兩種心理在我身上體現的真的很極端。
日式“不給別人添麻煩”原則在人際交往里很受推崇。但是keep過度就很古怪。
忘帶宿舍鑰匙,隔壁宿舍請我過去坐會,我寧愿站在門口等也不愿進去。
我們從小被教育不能隨便吃別人給的食物,拒絕別人成了一種自矜。(尤其是在陌生環境里,say no是少數可以彰顯主動性的事,情況就更壞了,小家子氣就是這么來的。)但做人又一貫被要求要熱情,于是一種莫名其妙的雙標就出現了:
去超市我可以幫你一起付賬,朋友嘛沒關系的,但是你幫我付就不太好。
我喜歡你所以給你買禮物,但是讓你給我買好像有點占人便宜。
閑的時候我可以幫你寫文案,但是讓你幫我弄后期就不太好意思。
......
列出來覺得挺神經病,但是做起事來根本沒有察覺到違和感。
在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已經成了個拒絕別人善意的、一點都不酷的girl。還自以為素質超高,當成一個美德沾沾自喜,實際上生命里因此錯過的美好、給自己招來的麻煩不計其數。原來喜歡英國人,客氣疏離,不似國人一見面就熱切地好像是血親,屁大點事也要兩手一攤問怎么辦。
我不想麻煩別人,殊不知世界的人際關系就是你麻煩我我麻煩你,大家為了自己的麻煩和別人的麻煩,真真假假地抱怨,快活地忙東忙西。
我也相信肯定不止一個人跟我一樣莫名其妙,怎么辦,原理倒是拎得清,可是怎么辦。
可不可以一步步來。
下次吃飯可以讓你買單嗎?
(づ??????)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