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瓜家玩,西瓜媽媽拉著一位女孩的手興奮的向我介紹這是她新進門的媳婦,要我叫“弟妹”,我上下打量著這位女孩,皮膚黝黑,紅色的格子上衣略顯肥大,頭發隨意的束成馬尾,腳上吸著一雙拖鞋,她善意的沖我笑著,我嘴上笑著喊“弟妹”,心里嘀咕著“這姑娘怎么看都不比我小吧,怎么成弟妹了呢?”西瓜在一邊附和著“弟妹,這是我最好的朋友,以后你們會經常碰面的”。說罷便拉著我上樓了。
上了樓在陽臺的拐角處,西瓜隨口說道“那姑娘是某某地方的,比弟弟小四歲,人挺實誠,一直幫家里做點小生意,親戚介紹認識的。”
我點點頭“只是她的穿著和年齡太不符合了,若不是你媽媽介紹,我還以為是你阿姨。”西瓜撲哧一笑“第一次和她見面,我和你的反應一樣,感覺她跟我媽是一輩的。”
別怪我倆是外貌協會的,二十幾歲的姑娘正是如花的年齡,再不懂時尚也該把自己收拾得清爽一點。現如今這種快節奏的社會,沒幾個人會認真揣摩你的內心去猜測你的智慧,人們大都只憑你干凈得體的外表來判斷你的素質,也只有外表看著舒適了,才會想著進一步認識你。
所謂穿得好,不是說一定要穿名牌,網絡里、大街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應有盡有,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穿出屬于自己的風格,適合自己的可以量力而行,不適合自己的再便宜也不要。倘若一昧的跟風買商場里的打折款,某寶的爆款,穿到街上撞衫的程度可以橫掃十幾歲到四五十歲,那樣的話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你也許會說,我要帶孩子、我要洗衣做飯搞衛生、辦公室里經常有東西要搬來搬去,穿得太好會弄臟做事也不自在,于是在大好的年齡,選擇穿著隨意身型邋遢,還美其名曰艱苦樸素。
早前在網上看過一篇報道:“日本有個小伙,每天穿著西裝去種田。”當時的第一感覺是“如今的炒作真是五花八門,為了出名絞盡腦汁啥點子都出來了。”
但后來陸陸續續又在很多雜志上也看到了,還被國外很多媒體報道過,這個叫Kiyoto的小伙子穿西裝種田的事是真的,就在大家都很詫異他這一行為的時候,他在采訪中說:“很多人都覺得農民就應該臟兮兮的,可沒什么是應該的。襯衫和領帶搭配很優雅,我就是喜歡穿西裝,而且我也喜歡種田。我不想在我最好的年紀,穿得最丑。”
是呀,沒什么是應該的,沒人規定哪些職業只能穿哪些衣服,不管在哪個崗位你都可以優雅漂亮。
我家門前有家早餐店,我特別喜歡去那里吃早餐,那里除了環境舒適外,還因為年輕的老板娘記得我的喜好。我和她并不熟,至今也不知道她怎么稱呼,總覺得她和其他的廚娘不一樣,她衣著時尚很有品味,有時候是一襲長裙,有時候是一件雪白的襯衣,時而刮起一陣波西米亞風,時而轉換為迪克牛仔的干練,每天看著她穿梭在廚房卻化著淡妝笑臉盈盈,案板前幾十個碗等著她下料,她挽起衣袖不慌不忙,這只是一間廚房,簡單繁悶的工作、充滿油煙的戰場在她的帶領下瞬間靈動,我會覺得看著她干活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所以,我們不要糾結自己處在哪個崗位上。三分長相,七分裝扮,你的容貌就是你靈魂的樣子,你穿過的每件衣服、戴過的每件飾品都向外展示著你的氣質,二十幾歲,三十來歲,這是人生最好的年紀,別在最好的年紀里讓自己過早的成為黃臉婆。
不要再沉迷于雞湯界的“內在比外在更重要”,帶香氣的靈魂需要內外兼修,扮好了外在歷練好了內在,你才能昂首挺胸。
我不想在最好的年紀里穿得最丑,我需要得體的外表給我帶來滿滿自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