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投信口到牛奶箱,進去的是煩惱,出來的是希望。
? 東野圭吾擅長寫懸疑的小說,就像他寫的《白夜行》,讓我被他的文字震撼,亦或是他巧妙得當的結構特點,如果說《白夜行》里的人物是在絕望中依舊看不到任何希望,緊靠頭頂上那隨時可能會熄滅的光在地獄中行走的浮游生物,那么《解憂雜貨店》一定是在黑暗中絕望徘徊的時候尋覓到一絲微光,然后劫后從生后被光芒照耀的新生兒。
? “這世上有多少像浪矢爺爺這般存在的人呢?”
? “這世上真會有解除憂慮的雜貨店的存在嗎?”
? ? 這是我讀完《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之后腦海中不斷浮現的問題,答案亦或是肯定亦或是否定,但不管出于什么樣的答案,這個世界依舊是充滿著愛的,我們都憧憬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們總是在面臨一個難題的時候停滯不前,我們渴望擁有為我們解決疑惑的指路人,走過山窮水盡的路途中有那么一個可以聆聽你憂愁的地方存在。《解憂雜貨店》就是在晴好的日子里泛舟湖上的美好時光,那些看起來似乎毫不相連的細節:被風吹皺的水面,遠處不知名的野花傳來的淡淡香氣、清澈的水底下輕輕舞動的水草、船上孩童們不停地嬉笑聲,都是組成這個美好畫面的必備因素。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我們需要親密的愛人、關愛的家人、想念的友人一般,相互相連,不能輕易舍棄,不能因為煩惱再也不想擁有一般。
? ? 故事的第一封信便是出自因為男友身患癌癥基本沒有治愈的希望,她的煩惱是在參加奧運集訓和陪伴男友的選擇中迷茫無法下定決心的月兔小姐;而后便是為了音樂夢想漂泊異鄉并且放棄學業數年的“魚店音樂人”,在看到年邁患病的父親之后不知何去何從寫下憂愁信的松崗克朗;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家庭中卻在某一天家庭遭到巨變,即將和父母踏上逃債的不歸路,對父母、未來以及曾經最喜歡的披頭士喪失信心的浩介;以及最后的那位想要盡快解決養父母的經濟窘境不知道該不該去陪酒小姐的“迷途的小狗”。正是因為這一封封的信,讓我知道原來這世上的煩惱好像可以說是有些相似,而我最欣賞的還是那位“魚店音樂人”,因為有夢想所以想要去實現它,想要成為一位真正的職業歌手,獨自在東京漂泊只為實現自己的音樂夢,而到最后他似乎真的如愿以償了,為了救孤兒院的小男孩葬身于火海之中,在這之前投給了雜貨店一封充滿憂愁的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舊想著的是音樂就像回信中“請你始終堅信這一點,堅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故事的最后,當初被他救起的小男孩的姐姐因為他的音樂得到了救贖,那位天才女歌手讓他《重生》的這首歌曲被數萬人聆聽,緬懷。所有事情的發生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他對音樂的執著追求,也絕對不是白白付出。
? ? 一封封來自于過去的困惑和憂慮通過牛奶箱來到了現在,在不知不覺中,在故事慢慢的發展中,改變了過去那些人的人生,也改變了信箱這頭三個青年的人生。讓我想要感嘆浪矢爺爺一定是上帝的化身,他一定是以為白發蒼蒼卻滿目慈祥的老人,對待每一封信都會認真的思考給予一個可以改變人生的解答,“地圖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的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可能的。”這是浪矢爺爺最后回復的一封信,是給未來這三位可以無情的燃燒自己的人生的迷路人。他們殊不知因為他們救贖了多少在困境中差點走丟的人,因為這封信,他們終于找到了自己身上所丟失的東西,發現了自己的價值。以后他們一定會心甘情愿的背負起甜蜜的負擔——為所有需要自己的、相信自己的人去努力。其實在故事的最后,具體指向了丸光園。而丸光園和雜貨店卻是浪矢爺爺和丸光園創始人皆月曉子的愛情悲劇而結合的。為什么在故事的最后把所有的事物都理清了,我想這便是故事開始的源頭,不管是雜貨店也好還是丸光園,他們都是救贖世界上人們的最溫暖的地方,因為有雜貨店才會讓那些迷失在路途中的人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正是因為有了丸光園才會讓那些在迷霧中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人有了家的溫暖。
? ? ? 從一九八零年到二零一二年這三十三年之間,那群投進牛奶箱尋求答案的人,他們找到了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在天堂的某一處也許浪矢爺爺早已經預知到三十三年后的九月十三號這一天救贖再次開啟。“我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這是腰封上來自作者的一句話。想要閱讀它的作者應該相信,這再不是那個善于寫懸疑的東野圭吾,而是一個變身于雜貨店主的東野圭吾,打動人心弦,帶著虔誠的守望來擺渡每一位讀者,真的好溫暖。
? ? 終會記得:在那個夜晚治愈了故事里面的每一個人,也救贖了如我這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