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
一個喜歡堅持記錄走心文字的人
一個信守在傳遞正能量路上的人
文 / 少年錦時丶楠海
2016年9月16日 周五
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里,在圈內有著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松、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的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因而感到不舒適,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
走出你的舒適圈
有一句話說的好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真正的人生從你離開舒適的環境開始
如果在樂此不疲工作生活的圈子里,你想尋求一些突破,離開你的舒適圈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通常來說,要走出舒適圈你需要做很多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事。這些事會讓你感到反感、厭惡甚至恐懼。但只要你有意識去做,你就會發現你的舒適圈在慢慢擴大。
走出舒適圈意味著安全感的缺失、不確定性以及各種阻力。所以一個迫切想要走出自己舒適圈的人,一定需要一個理由或動力來驅使他去沖破阻力,持續前進。這個理由可能是他一直想追尋的熱情,也可能是渴望實現的愿景。
找到那個理由會比學習一些方法秘訣更加重要。當比自我更重要的夢想激勵你時,當一種超越其他任何事的動力驅使你時,你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這個夢想,其中當然包括走出舒適圈。
舒適圈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里,在圈內游資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松、很自在。
教育學的「舒適圈理論」說到: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境,人經歷了挑戰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
以自信心來說,“你的舒適圈有多大?”一個沒有自信的人,舒適圈很小,總是怕被拒絕,因此不愿主動走出去與人交往。
于我而言,曾經一段時間總是會做一種夢:自己一個人待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沒有窗戶沒有門,四周仿佛是透明的而又無處可走,蜷縮在角落里,身體被架空無處躲藏...
每次醒來,仿佛身體掏空一般,虛弱無力。自己一度迷惑不解,生活里一度迷失了方向,對人生對未來充滿著疑問。一直處于固步自封的狀態,自我滿足,被眼前一切彌彰搞的昏頭轉向。直到四年前經歷了自己難以承受生活“劇變”,自己做出人生第一個曾經害怕、恐懼的決定——走上報國之路。想要離開曾經的一切,愜意奢靡的大學生活,風生水起的創業勁頭,呼風喚雨的網絡焦點,頑皮矯情的公子哥生活...我想要嘗試不一樣的生活,走出那個密閉不再精彩的小劇場。
第一次離開家鄉溫暖襁褓的保護,獨自一人邁向了一個陌生的世界。但也是最近這一年,心態逐漸穩定下來,開始走向了文學領域,繼續大膽嘗試不一樣的挑戰,為自己的個性簽名打上一個個標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斜杠青年。
從特立獨行走向非同凡響。
對于如何推動自己走出舒適圈,以下有一些具體的方法:
主動克服恐懼,而不是逃避。當你對某件事有恐懼感時,直面這種感覺,大膽去做。你的恐懼感表明了這件事是在你的舒適圈之外的,所以在你克服恐懼時,你已經開始擴張你的舒適圈了。
打破習慣,換種方式去做事。做套路之外的事情,不管多小的改變,你都在一點點走出你的舒適圈。比如你可以換一條上班的路、嘗試一種新的菜品,或是和很少交流過的同事聊天、給偷偷喜歡的人發個信息。
試著愛上不安的感覺。走出舒適圈的關鍵在于試著克服不安的感覺。更近一步,你該學著去愛上這種感覺。當我感到不安時,我會暗示自己這是件好事因為我在成長。我不會排斥不安感,相反我會擁抱它。
不斷嘗試新事物。你可以規定自己每周做一件沒做過的事。或是讀一本書、學習攀巖等。只要安排得過來,我一直很愿意去嘗試新的東西。我個人的原則是當我寫到某件事,我都至少體會過一次。
走出舒適圈,回頭望去,我發現,舒適圈一定不長久,安全圈一定不安全。過去有多少鐵飯碗,金飯碗,現在變成了瓷飯碗,泥飯碗。過去多少公司如日中天,柯達、諾基亞,現在一轉眼間他們消失在歷史的背影里。古羅馬的聲色犬馬,古巴比倫的縱情享樂,回頭望去灰飛煙滅。
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還是國家、民族,都必須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斷地突破,不斷地融合,不斷地改變,不斷地走出你自我封閉的界限。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若不走出去就會掛。
寫到這兒,我請看我這篇文章的朋友們看一看自己的生活狀態。你是不是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已經待了很久?你的心中是不是還想做現在的事情完全不一樣的另外一件事?成為另外一個自己?如果你沒有,恭喜你,你可以伸著懶腰,沒問題。但如果你心有不甘,我想告訴你,勇敢地爬出來!你的膝蓋會被磨破,血肉模糊,疼痛不止,一開始你只能跪在地上爬著往前走,但是慢慢地你會站起來,你能直立行走,接下來你會跑起來,越跑越快,不斷前行,總有一天你會展翅高飛,自由翱翔。
簡言
如果沒有任何改變,讓自己離開熟悉的環境,至少也是個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當你無從分心、無處躲藏,必須好好與自己相處時,你才得以看見最真實的自我。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