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1】
威爾斯密斯說:99%與零沒有差別。?如果你只想做到99%,徑直走,回家吧。任何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都要在關鍵的時候追求百分之百的掌握一個東西,即便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失敗,即便其過程顯得異常艱難。而此后的人生會告訴你,這些是值得的,而且,其回報會遠遠超出你最初的預期。
自省:
讀到這句話,我心里咯噔一下。明知是對的,偏偏就不去做。明知要用力氣、要堅持,偏偏就做不到。別說99%了,很多時候我連一半都沒有做到,十分之一都沒有達成。年度目標幾乎從未達成,月計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天都是在磨洋工。也許我要想一想,如何才能徹底達到100%,哪怕只是把一件小事做到100%,至少體驗一把“追求極致”、“突破極限”的感覺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定要警惕安逸的生活!
【讀書筆記2】
當你追求確定性的東西的時候,心容易安定下來,沉靜下來,也更容易產生自信、產生樂趣。這樣,身心的消耗都會大幅度的降低——相反,自我懷疑是造成身心消耗的重要原因。人生中的許多事情都像考試,一方面,有許多不確定性,例如排名,另一方面是鮮明的確定性,例如只要下功夫就能記住任何東西,就能提高做題正確率。問題是許多人都把力氣用擰巴了。費了許多心思去琢磨不確定的東西,而沒有對確定性的東西下足功夫。感覺就像天氣,變來變去,不好把握,而你應該在那些確定性的方向上,勇猛精進!
自省:
一次次的返工,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懷疑自己的目標。其實不是目標錯了,而是自己的心太浮躁。為什么不一次把事情做對呢?為什么不盯準具體的行動,踏踏實實下功夫?哪怕慢一點,最終一定可以達成夢想。但若是朝三暮四,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最后肯定是沒有積累的。如何改進?一方面,盯準長期目標不動搖,堅定信念,要有打落牙齒和血吞的韌勁。另一方面,務必要用長期目標,而非短期的感覺、欲望、享受來衡量自己的行動,把每個月、每一天、每小時都變得有意義,時間都要用在刀刃上!!
【讀書筆記3】
兒童早期形成的焦慮、恐懼動機,與長大后形成的焦慮、恐懼動機有本質的不同。
從小沒有學會焦慮、恐懼的青少年,在后來的人生中不斷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會焦慮、恐懼、痛苦,甚至也會患抑郁癥、神經癥甚至分裂癥。
但是他們焦慮、恐懼的對象不是父母傷心、父親發怒、家庭破裂、親戚熟人指責、學習成績下降、老師不高興、高考落榜、找不到理想工作、經濟貧困和生存危機……而是他們在后來挫折時建立起來的條件性情緒反應——人際關系敏感、功課學習情境、不喜歡的老師、課堂學習等。
他們后來學會的焦慮和恐懼,與早期三歲前建立的焦慮、恐懼情緒反應不同,一般不指向如何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積極上進、發憤圖強、克服懶惰、克服放縱……
他們一般不會用后來學會的焦慮和恐懼促進自己如何做一個有節制的、淡泊生活以便集中精力在學業、事業、為人、做事方面表現優秀的人。
他們在后來學會的焦慮、恐懼情緒大多用于指責父母、埋怨老師、怨恨同學、討厭社會……
他們仍然缺乏足夠的內在焦慮、恐懼動機,使自己脫離放縱無度的生活方式,走上傳統人成功、成才實現幸福生活的軌道。
自省:
教育方法上,目前我已經認識到了懲罰教育和賞識教育結合使用的重要性。但是懲罰教育上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總是情緒激動,有時候被孩子氣壞了,聲音太大動作太大,會嚇著孩子。第二,懲罰的時候“備課”不足,多數時候沒有設計好一個改正錯誤后的、正確的行動給孩子,引導孩子做對事、獲得表揚和成就感。第三,孩子身上的一些壞毛病、錯誤習慣還在重復發生,需要“懲惡揚善”的地方不少。改進的方法:建立一個《養成好習慣》的文檔,規范我和妻子的懲罰動作,確立鼓勵和表揚為主的教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