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上看見張老師在微信群里發的這段話:“大致意思是很多人愛學習不愛思考,看著求知若渴,實際上緣木求魚,讓人唏噓”。
? ? ? 一語擊中我的眼和心,這也是我沉下心來以后最大的感悟。他還說到:“有了正見,才有正思維,正言,正行,正業,正精進,正意,正定,人生才會踏上坦途,否則都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迷茫,糾結,擔憂,恐懼永遠揮之不去,開心,自在,愜意,幸福永遠遙不可及”。
? ? ? 換做以前看這句話,會覺得太虛太空,現在看,簡直是人生真諦。就像前幾天中午吃飯時間看到的《三國演義》一樣,十幾年前拍的,服裝、道具、剪輯都比較落后,但今日看來才算真正的看懂了一些些。很多感悟和心得非得經過歲月的淬煉,才能慢慢呈現出結晶。這些年觀察身邊的人,確實發現這個問題:沒有正見,后續的一切問題都會發生偏差。
? ? ? 而正見,其實就是樸素的價值觀,正因為它太樸素了,反而被忽略掉,加之整個社會浮躁,往往這些樸素的價值觀大家反而不相信了,這真的是讓人特別無語的部分。比如,務實靠譜;相信緩慢、平和、細水長流的力量;相信因果;相信春種秋收;相信有人真心愛慕你本身而非其他;相信財富的積累是滾雪球的原理,從小到大;相信不斷思考和復盤必然能越活越明白;相信不斷挑戰自己的能力邊界必然會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寬;相信做難事必有大收獲;相信付出必有回報,只是有些是顯性有些是隱形……
? ? ? ? 然而真的有很多聰明人,卻在追求另外一條道路。臺靜農晚年替人題字,往往用《左傳》和《列子》的集句:“人生實難,大道多歧”。趁還年輕就體察這一點,然后去遵奉、去踐行,是莫大的幸運。不走捷徑,才是最快的道路。
? ? ? 因為生命的奇妙正在于,突破界限的尖峰時刻,往往藏匿在持之以恒的拉鋸之中。而說時容易,要真切地懂得,除了親身淌過泥濘的溝壑,穿越曲折的河流,別無他法。
? ? ? 當你親身越過溝壑和河流,你的每一分付出,也都承載著命運的美意。
? ? ? 所以,到了而立之年的30歲,我頓悟般的明白了,堅守住自己的正見,不因他人他物而自我懷疑和改變,才有可能走在一條緩慢卻最踏實的路上。因為正見是內核和基因,從而影響到正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舉止,從而形成正反饋,并且在這條正循環的鏈條中實現自我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