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放學后我經常獨自一人走在川流不息的公路上,我沒有像他們爭先恐后的擠入悶熱且充斥著汗味的面包車廂里,也沒有像另一些人一樣排著長龍般的隊左顧右盼等著公交車,我常告訴自己,等人少了,等隊短了,我也到了,我的家并不遠啊。
其實從學校到我家最快也要四十分鐘,可我受不了那種無所事事的等待,我寧愿自己一步一步地靠近目的地,這也影響了我后來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很多事情都沒有捷徑,那種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感是別人無法給予的。
所以即使炎夏,我也總是頂著烈日走在回家的路上,汗水濡濕了我的頭發將它們緊緊的貼在我的額頭,沉重的書包吊在我的背后,書包與后背夾的那層衣服像被雨淋濕了似的,我的臉被曬得通紅,腳也像灌鉛一樣,每次堅持不住的時候,我就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默默的對自己說:“不遠了,就快到了”,我也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人的路途到底還有多久?”或許到了大學就好了吧,我心想。
每次到家時,奶奶看到我滿天大汗,有氣無力的樣子,她就會唉聲嘆氣的說:“你這樣會中暑的”,我笑笑,沒有說話,徑直走到房間,放下書包,好似卸下壓在肩上的大石頭,然后整個人都松了一口氣,全身放松,像得到極大滿足似的倒在爺爺的躺椅上搖著那把具有年代感的大蒲扇,一路走來,這種近乎固執的堅持一直延續到了大學,我以為那種一個人的行走,不斷有坐在爸媽車里的孩子回頭張望時的窘迫終于得以結束。
一年的大學生活過了,我重回家鄉,父母依舊在外地打工,家里仍然只有滿臉笑容的奶奶在等待著我,那條陪伴奶奶的小白狗也長大了,如今的大白像往昔看到我時一樣,不停的嚎叫,那聲音不是口齒清晰的狗吠聲,而是一種近乎嗚咽般的久別重逢的喜悅聲,那時,那是我回家唯一的,動力和欣慰,大白跳起來趴在我身上,衣服上出現清晰可見的腳印,過去那種難以名狀的感覺又涌回心頭。
回到家里,過了些時日,我感到百無聊賴,于是在一個陰雨天的早晨,我重新踏上從家到學校的那條路,憶起往昔的歲月,過去的路途是我整個人生旅途的一小部分,上面有裂縫,香蕉皮,煙頭,我踽踽獨行,不但小心著腳下的阻礙物,同時也盡量扭頭避開身旁自以為的訕笑,他們的任何聲音和表情在我看來都是一種傲慢和諷刺。
那時,我總認為上了大學后人生的旅途也將得到完全改變,我捋起我腦海里亂如麻的思緒,上大學后,那種一個人的路途更多了,我經常一個人進入圖書館,一坐便是一下午,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可我不會因為害怕一個人,就去迎合別人,我有自己喜歡和要堅持的東西,所以我也不會去輕易改變,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我身邊嬉笑起來,就像看到當初無數從我身邊掠過的車影和嘲笑,我沒有像過去一樣扭頭避開所有的目光,我直視他們,眼里沒有任何羨慕,因為那是我的選擇。在一個人的閱讀閱讀時間里,我學會了與自己獨處。
閱讀本就是一場一個人的修行,我不斷從書中去尋找生活的答案,越發清晰的認識到人生本就是一個人的旅途,你會碰到很多人,會和一些人同行一小段路,但至始至終走在這條路上的只有你自己。
一個人的旅途中,我經常問自己為誰奔走,身在何處,終點在哪,答案只有四個字:忠于內心。
重回故鄉的日子讓我重新審視過去走的那段路,也讓我更加清楚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