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團來了。仿佛一夜間,這樣的消息從各個渠道傳來,而且有人物,有地點,有細節。繼北京、上海、廣州后,成都的房價也要飆升到天價了嗎?
炒房的消息到處流傳
9月21日,一則“城南某樓盤剩余的80多套剩余房源,被一個土豪用一個多億買下了,而且是全款”的消息開始在各種群里流傳,而且地點據稱就是離筆者很近的高新區天府三街某小區。
消息熱度還沒過,和小區朋友吃飯,又聽說,筆者自己所在的小區房價也是一夜間漲了幾千。
而且據稱,有浙江商人在小區一口氣買了60套房,全款。而且這位商人是做珠寶的,消息傳來,朋友感概,做珠寶設計的自己,要堅決盯緊這個VIP級客戶,以后就可以在家辦公了。
今天,成都房價的熱度在繼續飆升。同事吐槽,打算下手的婚房。排號找熟人,希望能優惠點。熟人說,能幫的是,盡量幫忙擠進前300選房。因為,一共三百多套房源,一千多人在排號。為什么是前300位而不是前100,熟人答:大家都在找關系。而且開盤一拖再拖,交定金后都漲兩回價了。說這個周六開,現在還沒打電話,估計又要拖,又要漲。
同事來了句經典的總結,“感覺在南門上能買到房子,都要讓自己感動一場了。”
后續的消息是:某樓盤280的平層,一夜之間單位價格上漲6400;
某樓盤精裝房,封盤漲價,再開就要三萬一平;
某樓盤,去年8400成交價,現在二手賣1.4——1.5萬,還不滿兩年的時間。
消息熱傳,最大的變化是,下午去瑜伽會館,大家都在聊,要不要抓緊再買一套,畢竟房子一漲就是幾十萬,而這么一筆前,工作幾年都不一定攢的下。
至于首付不夠,刷兩張信用卡嘛。有會員說,自己兩張會員卡額度已經可以到20萬了,再添一點,刷個首付不成問題。
炒房熱的背后
再過一周時間,就是房交會了。不知道現在傳出各種炒房消息,是確有其事,忽然需求飆升,還是別有目的的炒作。
讓這件事情看起來確有其事的是《人民日報》微信號9月13日的一篇文章:《80年代錯過深圳,90年代錯過浦東,今天,你不能再錯過這里……》。文章中,以醒目的文字標出:2016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導文件,文件中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成都。至此,成都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后,第6個國家中心城市。
鳳凰網關注了成都的樓市。文章以《繼北京、上海、杭州后,成都現“恐慌性購房潮”》為標題,細數成都的樓市。
這樣的簡單并列里除了看到成都作為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也有一絲“惡意”。
成都已經能和北上廣深并列了嗎?現在看,明顯還不能。最直接的證明是,最近的一次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成都等一眾城市雖然晉身一線城市,但是北上廣深也迎來了新名稱,超級城市。而在同樣是鳳凰網出品的一項城市綜合排名中,成都只位例二線中等發達城市,前面有二線發達城市和一線城市,
從收入水平看,成都的平均收入也低于北上廣等。
不可否認的是,從官方媒體如《人民日報》到樓市業界的發聲,如今,將成都與北上廣深并提,會促使房價恐慌式上漲。僅僅在一年前的2015年,成都最被看好的城南片區都不乏8000平左右的樓盤,相比北上深等動不動幾萬的均價,有太多的想象空間。
那么,成都的房價沒有上漲過么?成都人民還能回憶出,其實在08年地震前,炒房團來過,這里的房價也上來過,只是地震后房價就降低了。
筆者親自感知的一個例子:當時剛到成都,在紅星路二段(成都一環)租一套的房子,房主在地震后購房,這么好的地段房價只有五千多。而現在最熱的城南片區,當時還是一片荒涼,很多同事因為單位要南遷而在南部片區購房,有的房子一平米只要兩千多。
投資房產誰來接盤?
我們在熱衷談論刷幾張信用卡可以湊夠首付,如此的行情下,買一套會不會太少?各種金融工具可以給我們哪些可能?似乎,抓住了這輪行情,買了房子就能賺好多錢,卻忘記了,投資房產誰來接盤?
房子被多數人當成性價比最高的理財渠道。關鍵是未來能否找到人接手?有業內人士就表示,2013年自己在成都地鐵世紀城站旁邊以1.1萬元/㎡的單價買下一處110㎡的房源。但在今年大源新房房價都普遍賣上一萬三四的時候,自己這個地段的房源在網上以1.25萬元/㎡的掛牌價掛了半年,至今沒找到人接手。要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辦?刷掉的信用卡可以按時交付么?
同樣的投資熱還出現在2014年底到2015年5月大跌前的股市。很多人愿意刷卡套現、賣房子去炒股,因為閉著眼睛都能賺錢,股市是太理想的投資渠道。現實卻是,在股民和機構都在熱盼6000點的時候,股市狂跌不起。
反思在哪?需要警醒什么?
至少有兩點。一,從媒體角度,一些媒體對樓市輕下結論,鼓動人們來成都購房,是否合適?他們是否有對樓市的判斷水平?羅列一些數據例子來總結觀點,是否能夠經受現實的考驗。
二,從普通人的角度。不知道多少人系統受過投資的訓練。要知道,投資最基本的原則肯定是:風險和收益共存。做一項投資決定的時候,你是否充分考慮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而不是只看到了預期的收益。再者,你在做的是投資還是投機,有對你要投資的對象做過價值分析么?還是隨大流,聽了媒體、朋友、專家的說法,也想來賺一筆快錢?最后,你是否有意識地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而不是孤注一擲?
樓市風潮還在繼續。風吹草動都讓人緊張的樓市中,你會做如何決定呢?我更喜歡一個年長同事的看法,不容錯過的是成都,恰巧碰上了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