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富自由之路之貪婪

這一周的概念是貪婪,談談我的看法:

1、很多人都是貪婪而不自知

無知會引起貪婪。

貪婪是怎樣一種狀態呢,是小朋友嘴里吃著棒棒糖想去搶別的小朋友口中的棒棒糖,是學生時代考試的時候從不學習就期盼取得好成績,是工作上付出比別人少而期待收入比別人多,還是在股市中出現泡沫的時候沖進去搶錢奢求高收益?

巴菲特一直有一句話被奉為經典,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那么什么時候我是貪婪的呢,沒有結論,但可以參考一下自己是否配得上。

2、我如何不貪婪

首先,我得有一個自我評估,自己找一個秤,看看自己什么水平。

《孫子兵法》寫道,知己知彼,現在自己又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呢。

之前看到過,大部分司機都認為自己是老司機,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在中上水平,好像超過60%以上。

正確認識自己其實不容易。

但我知道一點,隨著我的認知不斷提高,我越覺得自己無知。

其次,讓欲望匹配自己的能力。

匹配不是等于。

作為凡夫俗子,欲望永遠大于自己的能力,但不能無限放大。

如果知道復利,知道長期年化收益率這個概念,就能清晰的分析10%和30%以及100%的區別,不做細述。

讓欲望略大于能力,就是所謂的蹦一蹦能夠著。

最后,提高自己。

高度是自己決定的。原諒我的雞湯。

以下摘自李笑來《我們重新認識了貪婪》一文中,Dafu的周摘要 結論。

【為什么貪婪是一種罪】周摘要
?結論:
1、貪婪就是想要原本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2、所謂貪婪實際上是來自于無知,而不是出自故意。
3、很多時候貪婪真的并不一定是“犯罪”,但貪婪最終肯定是“遭罪”。
?投資誤區
1、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 15% 以上的投資回報率“很可能原本就不屬于自己”,而超過25%的投資模式基本上兩年內會崩盤(因為資本金額越大獲取同樣收益率的難度越高)。
2、股票只關注 K 線,享受“活在當下”的感覺和刺激,而忽略了長期思考。
?成長誤區
1、埋怨運氣不好,而不知道價值觀清晰且正確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2、太在意別人的感覺,操別人的心,不知道真正的自私是自己強大之后才能擺脫的東西。
3、指出他人錯誤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刷存在感” “讓自己有優越感”…… 只不過是為了講清楚道理而已,對事不對人。感謝那些陪我們犯錯的人,更要感謝在我們自己犯錯之前已然犯錯讓我們警醒的人。
4、“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中的機會有很多,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有能力看到、有能力看清楚、有能力分辨其大小。
5、有些選擇的機會成本非常高,一旦選了就要承受。而注重“安全感”的人更要判斷“安全感”和“機會成本”對你來說哪個更重要。
6、“道”和“術”也許是同一個東西,在足夠深度或者距離之外看,都是“道”,放在眼前,都是“術”。
?正確的姿勢:
1、自身的投資上不能指望得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但刻意通過成長、進步,讓自己更配得上那東西,就不是貪婪了。另外,在自我投資、自我進步領域中,需要“更強一點的企圖心”,目標更遠大一點,理想更高階一點。
2、想讓別人對自己好,確實得首先讓自己值得對方對自己好;同時把自己變得更值得信賴,把自己變得更優秀。
3、抵制誘惑而去追求“長期價值”的東西:至少長期、年化、復合、增長 15 % 的目標。
4、股票市場短期是個投票機,長期是個稱重機,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到以后最重的那個“胖子”。
5、“財富自由”是個實在的目標,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再為了生活而出售時間之后,你可以做很多原本你沒機會、沒能力做的事情 —— 那才是自由的滋味。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什么也不做,而是擁有選擇的權利,即干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事,而且這件事最好還是能反復干、有成就感,值得花大時間的事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