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和我說,她不喜歡發朋友圈,感覺那就是給別人睥睨自己的私生活一樣。
相反,我就是個喜歡發朋友圈的人。
01 //
幾年前,剛開始使用微信建立朋友圈的時候,每天必發一條。哪怕是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到一朵艷麗的花朵也要感慨一番,或者遇到一點有意思的事情,也會發一條在微圈里。甚至自己情緒低落時也會上傳一張圖片來搭配這段心情。
然而,現在是否在微圈里發心情,總是要掂量一下才決定是否發。因為現在的朋友圈,已經和幾年前的朋友圈不一樣了。
剛開始的時候,能進我朋友圈的人,都是親戚、閨蜜、或者好友,所以我覺得朋友圈就是自己家里的后花園、茶室,有空的時候就來這里碎碎念,親切又溫馨。
因為互相了解,所以不管我無病呻吟也好,矯情也好,大家對我都是以寬容的態度。有時候有好友從文字那里感覺到我心情不佳時,一個電話就打過來:出來,喝茶去?登山去?等等。
隨著微信越來越廣泛被人們當作交往的工具或者謀生的工具后,微圈里已經不再只是親朋好友了。所以,微圈對我來講,已經不再是當初單純記錄生活的片段和發泄情緒的地方。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包容你的負面情緒,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你那些芝麻綠豆的雞毛蒜皮的事情。
因此,微圈,也許是順應大家的需求,出現了可以屏蔽的功能和分組的功能,最近甚至還能設定可見三天或者半年的功能了。
02 //
由于微圈被人們廣泛所利用,所以,你在微圈里的所有表現,陌生人都可以通過屏幕對你能了解二三。
自帶負能量的人,他的微圈也總是充斥著各種讓人看了想屏蔽的沖動,而那些生活充滿陽光的人,看他的微圈,也就好像聞到了灑滿陽光的青草味。
一個好友和我說,她的一個生意上的朋友,因為是做保健品的,因此,常常在微圈里發一些某某名人又因為什么病死了的信息,或者發一些病人生病的信息。所以好友覺得她的微圈里,散發出來的都是很壓抑的晦澀氣息。每次遇到對方發這些的時候,好友就直接忽略而過,最后忍無可忍,屏蔽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