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提出
我在25周歲結婚,并于2016年的7月份搬入新家,開啟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同居生涯。隨之而來的問題,記賬也由我原本熟悉的單人玩家被迫升級為雙人玩家,我為此苦惱過一陣,也想過不同的管理方法,并最終經嘗試確定了一套記賬系統。
現在這個記賬模式已順利運行9個月(并在今年新加了一個關于收入的擴展包)。如果你和你的伴侶還沒有認真想過「在一起后誰管錢」這個問題,不妨將這篇作為參考。
經典的上交工資模式,意味著更多的家務和責任
如果你打算和男朋友/女朋友發展一份長期且穩定的關系,選擇對方作為你的人生搭檔。那么談錢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獨攬家庭財務大權,這看起來確實非常爽。
但一個人要想包攬雙份的工資、則同時意味著要包攬下更多的責任和家務。
主力買菜、監控家里日用品的剩余數量并隨時補充、主力操心各項零散支出及操心存款的項目、為未來家庭理財或日常精打細算投入精力,諸如此類。而且一旦接手,就是至少幾十年的日常工作量。
權衡之下,我很慫的選擇了比較容易上手的「共同協作的隊友」模式。
沒有家庭財務大權,但同時也不必承擔絕大多數的家務和操心,只需要負責約一半的量。每個月承擔屬于我的那部分「家庭稅」,然后整體生活變動不大。
這真是令人松了口氣 _(:3 」∠)_
其實,「誰管錢」本身并沒有什么標準,只是選擇的差異。如果一方明顯有理財的才能,或是一方將這些責任和工作視為自己的一種樂趣,那當然可以進入「一人作為管錢主力」的模式。
無論怎樣,你都可以大大方方的和對方討論更喜愛哪種管錢方式,找到令雙方都感到舒適且可行的方法。
家庭組隊模式下的記賬方法
Part 01.設置比例,關系到以后的零用錢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藍色框框里的幾個比例,可根據自身情況設定。
主要是用總收入減掉家庭公共支出,對剩余的部分進行再分配。
● 收入:填寫上你和同伴的收入
● 家庭共同支出:初次玩可以填寫一個估算預設的值,在月末清賬時再填寫上實際的值
● 每人分攤費用:默認情況是每人承擔一半的家庭共同支出,比如1個月里的家庭共同支出是¥4000,兩個人都需要各自承擔¥2000的費用
● 存儲、旅游基金、零用錢都是在「總收入-家庭共同支出」后,剩余的部分里,選擇一個合適的比例設定
可以用零用錢購買當月自己喜歡的物件
● 零用錢的上限數值是一個參考值,不要超過預算,覺著不夠用的話可以在最初設置時調高所占比例
Part 02.開始隨手記錄流水賬
工具:記賬類app
平日里的流水賬是月末統計時候的基礎數據,隨手各記各的。購買分類和備注不需要寫的太詳細,以簡單好寫為主,反正最后只是要一個數而已。在成員類別里至少分為兩類:①自己?②家庭
「自己」標簽:自己購買東西的支出。例如:自己的衣服、鞋子、文具等。
「家庭」標簽:家庭共同支出。例如:買菜費、外出下館子、小家電、家居用品等。
收集完一整個月的基礎數據后,就可以填寫excel表格了。
Part 03.像玩桌游一樣的excel表格君
每到月底清賬都是一個激動人心、揭曉當月收支情況的時刻。
● 物業費、網費、采暖費:因為數額較大,記賬時可以平均分攤到每月里記錄
● 水費、電費、煤氣費:因為數額不大,可以直接記在當月里
● 禮金等不常見的項目需要單獨列出,不參與到月結算里
● 實際操作時會有一方先行墊付更多的「家庭公共支出」,到月末結算時一起找平
栗子:
玩家A買菜花費¥400,玩家B買菜花費¥200,可得家庭公共支出是¥600,均攤每人支付¥300。那么到月末結算時,玩家B需要找平付給玩家A¥100
▼每半年或1年一匯總,你會得到一張總表格,家庭財務情況一目了然
Part 04.擴展包
將「收入」與「分攤到的家庭共同支出」掛鉤,成正比。收入多的成員要承擔更多的家庭稅。
一些意外的樂趣:
● 培養「延時滿足」的能力。每月寶貴噠零用錢配額是有限的,購物時會多問自己一句「這件物品我真的需要嗎?」
● 零用錢自己付自己噠很自由,收到禮物時會更開心
● 把自己喜歡的吃的/家庭用品都偷偷記在家庭標簽賬下,感覺上像是優惠了一半兒
(????)?大家也來記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