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上幼兒園,在自律方面有不小的進步。比方吃飯坐端正,自己穿鞋,整理玩具等等。我有興趣想知道幼兒園老師是用什么法寶,能使無組織無紀律的小毛孩兒變規矩呢?一次偶然,我們的聊天(3歲的兒子還不怎么會表達完整句子)讓我有些感悟。說實在,紀律這種嚴肅的事情,怎樣能讓孩子開心接受和理解,還真沒當回事考慮。
我與小小班兒子的對話:
我們在家扮演角色互換游戲,我是學生,兒子是幼兒園老師。
? 小老師讓我坐在沙發上,別說話,別東張西望,認真聽他上課。小老師手里拿著繪本,很認真的看圖說話。這時我有個主意,不如我扮演個活潑調皮的學生看看老師有什么處理辦法。其實是想通過孩子看看他的幼兒園老師處理調皮孩子的方法。(我家男寶還是比較調皮好動的)
? ? ?于是我開始大聲唱歌,頭轉來轉去,眼睛也望向別處。看來是影響到老師講課了,他扭過臉來警告了我。大學生立刻安靜了下來。不一會兒,我又開始不安分了,現先假裝扣扣手試探一下老師,然后我站起來直接走跑掉。這時老師看看沒人聽他講啦,生了氣語氣強硬的喊到:再不聽話,就,就,出去到教室外面去,于是我趕緊表示聽老師的話,然后老師又開講啦!(呵呵,老師耐心不錯哦!)
? ? ?借此游戲機會,我想再套套他別的話。我說,老師我中午不想吃飯。老師說不想吃就出去。我說中午不想睡覺,老師說不睡覺就和床一起出去。此時,我已不想再問。我大概知道兒子幼兒園老師們所用的一些和孩子交流的話語。就這次游戲在和兒子交流的過程中,這些出去,靠墻站,站著的強硬話語,無論誰聽到都不舒服,包括一丁點大的孩兒子也能感受到。兒子純真自然沒有束縛,對紀律是初次嘗試。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認識和接受紀律,我想我自己說不清楚引導孩子的辦法。我有時候也會生氣的對兒子說,走開,出去之類的硬話。我只是覺得對于一個三歲的小毛孩,強硬不是唯一的接受紀律的辦法,雖然比較直接便捷。同樣,幼兒園教育也是這樣。對于怎樣讓幼兒接受和理解班級紀律,值得幼兒教育者包括家長的思考。
在這里,把我的經驗和想法分享給大家。看能不能有用。
1換位思考發法
?孩子的想法和認識事物的角度確實與成人不同,當孩子和大人意見發生分歧時,試著換位思考,從孩子角度想一想,說不定就有個解決辦法的注意了。
2將心比心發
?孩子依賴性強,大多時候認為大人說的話做的事是正確的并可以效仿的。因此,在給孩子立規矩講紀律的時候,自己也要做到。
3激勵法
培養孩子需要很多鼓勵。不管做什么鼓勵是首先能用的好辦法。請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4互換角色扮演法
這個方法好玩,需要大人十足的耐心。在以上辦法都不奏效時,試一試互換角色扮演法,不但能解決問題,還能引起雙方的反思。
? 總之,紀律對于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讓孩子欣然接受紀律更不容易。這個問題需要不斷的探索和解決。小毛孩大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