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嚴重感冒沒及時治療導致得了鼻竇炎。后來每個月都只上一周幼兒園,周末就又發作了,然后剩下的三周就在家里呆著。我一直認為她是在家里不好好睡覺才導致病情這么嚴重的。特別是9月份剛上幼兒園的那次感冒,如果她及時休息了應該不至于得鼻竇炎。每當她發燒的時候,我就指望著她睡上一覺來退燒,而她確實也會在睡著之后就退燒了。可是有時候她怎么樣都不肯睡,托著發熱的身體玩個不停。這讓我非常惱火。有時候不僅中午不睡,晚上眼看著很困了還要扛著,讓她睡覺,她就會搞出一大堆名堂,要么是餓了,要么是什么東西沒弄好。我經常為了她不好好睡覺而發脾氣。有一次實在太生氣了,就口不擇言,說了很多難聽的話,突然想到,原來久病床前不僅沒有孝子, 甚至連慈母都沒有,不由得悲從中來,自己也大哭起來。
經常看到這樣的話:“我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就好!”聽起來好像對孩子啥要求都沒有,是多么地愛孩子啊。是的,我也是這樣認為我自己的。但是這世上有這么多的苦難,-健康快樂難道不算是一種奢求嗎?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是否健康甚至是由我們的命數所決定。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當然沒有錯,那確實是美好的期望。錯的是,當你美好的愿望落空,你的孩子生病時,你就怨天尤人,情緒崩潰。你說你愛孩子只要她健康就好,那是愛她嗎?也許你只是怕孩子生病會給你添麻煩。要安撫孩子,積極地面對和治療疾病,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在“要給你的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這些言論的背后是不是認為“只要我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他就會成長得很好”、“我只要我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對他啥也不要求他反而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著名的尹建莉除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還出了其他的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叫《自由的孩子最自覺》,看這書名就是這種邏輯“我給你自由,你一定會自覺”。但是萬一并不是你期望的那樣呢,他還是不自覺你怎么辦,你是不是要說:“我都給你自由了,你怎么還不自覺呢?”“我都給你愛了,你還想怎么著……”尹建莉的書之所以這么暢銷,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她培養了一個上哈弗的女兒,其實可能這跟她的教育不見得有多大的關系,只是她女兒的天賦好罷了,或者說她“命好”罷了。她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說(大致意思,原文不記得了),有人說她命好,其實沒看到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想說的是,你確實是命好,比起那些你所說的因為得不到愛才患自閉癥的孩子的父母,你的命實在是好太多了。還有一位“抓住xxx敏感期”的,似乎就沒這么好命了,據說兒子差得不行,初中就跟不上了(或許是啥敏感期沒抓住),送到加拿大去了。如果她兒子像尹建莉女兒那樣,不知道她又會寫些什么,現在只好寫寫她幼兒園里的小朋友了。
“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任何有條件的愛都不是真正的愛。”請問你分得清什么是有條件,什么是無條件嗎?可能你認為是無條件了,結果還是一樣帶著條件,甚至還天真地以為“我無條件地愛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一定會很優秀。”再說,有條件的愛就一定很丟人嗎?
本來是自我批評的,變成批評別人了。批評就批評了吧,沒啥大不了的。那些什么“給孩子絕對的愛和自由”、“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遇見孩子就是遇見最好的自己”、“育兒先育己”、“孩子你慢慢來”統統都弱爆了,不如這樣來得痛快和直白:“你必須也必將優秀出類拔萃,你身強體魄又精力充沛,深刻洞見并陽光開朗,你智勇雙全且璞玉渾金永葆赤子之心!這一切不因為別的,只因為 ——你是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