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一名大二的學生。
經過一年的摸爬滾打他終于找到了大學的套路,知道哪些課可以逃過去,哪個老師比較好說話,還有哪些社團群體他應該搞好關系融入進去。
比如這個話劇社,全校最大的社團,很高端,很大氣,很Fashion!他經過一年才終于混了個臉熟,現在要辦聯誼了,決不能落后!
小李打開衣柜,挑揀了一會兒,搖了搖頭,拿出手機發了條短信:爸,給我轉1000塊錢,要買教材。
很快錢就轉了過來,小李用500塊錢買了雙阿迪達斯的鞋子,剩下的錢給同社關系好的同學帶了些禮物,開開心心的去了聯誼晚會。
然后一直到暑假整理鞋柜的時候,小李才再次想起這雙鞋,看了看覺得也不是很喜歡,于是轉身就二手給了別人。
夏天日長,老李一直到大晚上夜幕完全降臨后才下工。
工地門口一到晚上下工時間就擺出一長串的小攤,大多是小吃,也有賣各種日用品舊貨和舊衣服的。老李一般不逛這些小攤,他只吃路對面那家面館,分量足,也便宜,7塊錢就能吃個飽。
但今天吸引到他的是一個賣墨鏡的,寥寥幾個眼鏡放在托盤上,鏡片在燈光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老李走過去帶上墨鏡扭頭對著鏡子看了看,還挺帥的,可惜工作的時候也不能帶這玩意兒啊。
老李頗為可惜的放下了墨鏡,眼光一撇又看到了旁邊角落的一雙半新的運動鞋,雖然上邊有點泥漬,但一點也不影響鞋子的質感。
“多少錢?”老李指著那雙鞋子問。
“這個可是阿迪達斯牌的,100塊錢,不還價。”
有點貴。
老李拿著那雙鞋子翻來覆去看了好久,或許是想起了些年輕時候的憧憬,在讀大學的兒子,也可能只是想起了少年時候住在村口那個叫淑芬的女孩。
“老哥,不用看了,這個鞋肯定好,錯過可就沒了!”小販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遠處工友又在大聲催促了:“老李,磨蹭什么呢,等會夜班不準備上了啊?”
“馬上就來!”老李下定了決心,回頭對小販說:“80塊,可以我就拿走了。”
“誒.......你看這,成吧。”
老李包好了鞋,咧著嘴,美滋滋的走遠了。
后記
我曾經住的地方旁邊就是一個工地,需要趕工的時候甚至在深夜和凌晨都能聽到周圍傳來的機器轟鳴之聲。我見證了那個工地的興起和衰落,也見證了一大群工人和流動夜市的聚合和離散。
最近深夜食堂很火,但我還沒有看,我只是覺得這個名字很不錯,讓我想起了我所見過的市井深夜食堂。
一個人均十幾塊錢的快餐店,一群人大概是老鄉聚餐,年紀都在四五十歲,桌子拼起來要了幾盤小菜,每人面前一份蛋炒飯,沒有人覺得不妥,都在激動的交流著自己家里怎么樣了,孩子怎么樣了。
十七八歲已經下學在工廠工作的小青年,夜班下班后成群結隊的跑來吃飯,一路上吵吵鬧鬧,也能瞬間聽出小攤老板是自己的老鄉,立刻親熱攀談起來,似乎是生怕這座運行太快的城市把自己拋下。
凌晨一兩點準備收攤的大排檔,老板推了推邊喝邊哭好像要趴在桌子上睡著的男人,提醒他已經兩點了,男人迷茫的站起來點點頭,搖搖晃晃的走了。
不是所有的生活心情都可以宣之于口。有些話,只是陳述,而非說教。這個世界有很多種生活方式,濟濟人群中每天擦肩而過那么多人,雖然都一樣的面無表情,但不是都活在一樣的人生里。
“努力生活”
這句話說起來俗套又平淡,可是等你真正經歷的時候,才知道它有多艱辛。
Annice,愛毒舌,不治愈。因為我是仙女,愛咋咋地。
也要楚天闊,也要大江流,也要望不見前后,才能對月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