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個平凡無趣的人生實在太容易了,你可以不讀書,不冒險,不運動,不寫作,不外出,不折騰……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
以此句為座右銘,伴隨著走過了稍縱即逝的2016;個中酸甜咸苦,說是只有自己最清楚,可是時間軸那么一拉長,存留在有限記憶區中的又有多少?走過的歲月,倘若如夢一般,醒來時分多半就忘記了,那么其實也沒啥,但心里總覺得哪里不妥:就好像走在路上,偶爾扭頭回顧,原先走過的路,一多半不見了蹤影似的;這讓人多少有些慌恐。所以說,紙筆和相機的作用,在我的生活中,就伴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這《晚晴幽草說》,就是一方文字虛擬別墅,其中承載了紙與筆的交匯的結晶,關于我那些心血來潮時的想法與見聞(以上增于2017.02.05夜 @瓊璞追述)。
在今晚,這月黑風高的夜,終于,我將開始記敘這《晚晴幽草說》——在這里,一位偽文青
程序員,將試圖以有意思
的基調,來描摹下所見的社會百態、刻錄下思維的變遷;雖偶爾,也會感嘆下世事無常,有勇無謀的去裸露些現實中存在的骨感;而更多,則當以陽光的姿態,去講講道理,沒老也不賣老的去提出自己的建言;當然這是攜著了溫柔,從偏執的視角。
王小波先生有篇著名雜文:《思維的樂趣》,講的實在是好。初讀的時候,感覺強烈共鳴,讓我不禁臆測道:樵夫鐘子期那耳朵里,一不小心所流進的,琴師俞伯牙所彈的那首妙曲,就是這種暢快;這篇文章收錄在先生的《沉默的大多數》一書中,對自己這『晚晴幽草說』,希冀就如同這部書一般存在:負著責任,帶著思考,講些道理,有意思的聊些有意思的,也不刻意去說服誰。
說起來,本當早該起筆的,然而各種緣由造就的各種推拖,使之遷延至今:一個已經連續上班10天的夜晚(每天朝九晚十、或十一)。雖然,我早已洞悉,在如今快節奏的大時代之下,此刻想去做、但沒去做的事,想必這一生,都鮮有機會再去做的殘酷現實;而在這一刻,才懂得的越發深刻:工作是忙不完的,錢則是很難賺夠的,而所鐘愛的那些事兒,如若不刻意去優而先之,哈哈,庸碌此生,就此而生。
為何選擇了簡書
?這個理由出奇的簡單:
- 我司不允攜帶個人電腦,在個人博客去書寫以及更新,都略顯費勁兒了些(??)。
- 近半年倒用了些時間去經營的微博楊瓊璞,你知道的,那里沒有些手段或名氣,舉步之處,處處維艱,也是無可奈何(??)。
- 談及這寫文碼字平臺,綜合比較來看,還是
簡書
好些:讀寫一體,畫風簡約清新;用戶也是眾生云集;比起知乎,豆瓣,網易LOFTER,也是有著極大的優勢(缺點是:雞湯文遍野,標題黨橫行??)。
噯?簡書
這里,無心栽花花滿天咯,眼看著可愛的粉絲也近千了(過萬遠乎?),謝謝你們,滿足了我那還身為一只小蝌蚪時就自帶的虛榮(放心我不會虧待你們的);再有,這里也支持 Markdown,有著挺耐看的UI,符合一枚序員的苛求;所以就這里了,坦率如我。
還需贅述一點的是這文字風格。我以為,當今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品牌和風格,即便渺小到塵埃里,也要做不一樣的存在。所以,對于思維以及呈現出的文字,都會極認真去對待她;當然,作為一枚時時與代碼交流的男人,文字功力能到什么火候?邊走邊學,如此而已。但,可以傲嬌的是,文字之間,流走的是真性情;坦坦蕩蕩,不為標題黨,遠離迎合穴。
談及人生,最不能辜負自己的,就是那一時間的想法和文字,為此,軒言無忌,從這里開始一點一滴。
筆于深圳.南山@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