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心靈對話寫作關于欣賞的文章。
關于“欣賞”的采訪
對象是一位兩個男孩的媽媽,原名劉小慶,現名劉恂羽。蔚藍海岸書客廳的創始人,整理師。
Q1、作為一個母親和女性,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找到自己的使命和方向的?
A:我出生在一個貴州的農村家庭里,從小的生活都是很簡單很自由自在的。我離開家庭很早,18歲就出來到社會了。因為我讀書很早,4歲開始讀書。一直都是班上最小的孩子。所以我的成績一般,做什么事情都是最小的一個。感覺自己的內在非常的弱小,而且沒有什么分辨能力。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因為我在25歲之前的普通話都說的不好。我以前很介意別人說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都不太敢說話。
后來我就想辦法練習普通話。我就誦讀經典。也是為生育第二個孩子做準備。我讀《地藏菩薩行愿品》、《論語》、《道德經》等等許多經典。結果無意間,把普通話學好了,心里也成長了許多。
結婚后兩年自己的改變挺大的。決心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改變自己。就參加了一些身心靈的課程和一些考試什么的。
? ?我后來改變了一些看法,認為很多的困難和挫折都是禮物,都是來幫助我成長的。不再像之前那樣,認為我是很辛苦的,很曲折的。
應該這就是我成長的開始。
Q2、我感覺你現在的婚姻狀況挺好的,請問你是如何轉變的?女人在婚姻里怎么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A:女人在婚姻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是需要一個過程。我有一個認識,就是知道這條路一定是很難的,而且其實每一條路都很難。與其想到其他的路,不如安下心來,把當下的困難的事情做好,因為這是和你相關聯的路。
? ?轉變的過程和方法,和第一問的回答差不多。就是結婚后2年左右。通過學習和溝通。
Q3、關于事業規劃方面你的感受。
A:每個人對于自己 的價值感都是需要的。我在之前在家里帶兩個孩子,公公婆婆就覺得我沒有上班賺錢,對我有意見。其實兩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我帶。吃飯,洗澡,洗衣服,講故事,每天晚上大的孩子都要醒一兩次,然后我就要喂他,都很累了。
? ? 后來慢慢的,我也在不停的學習,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就是斷舍離整理,我還考了整理師資格證。現在很享受這樣的通過自己的特長幫助別人的過程。
Q4、我和你接觸這一年多以來,感覺你的成長非常大。你有一種靈性和智慧,這是怎么來的,是天性中就有的嗎?
A:其實我內在以前是很小很怕的。我結婚以后沒有工作,每次找老公要錢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心情忐忑。我也做過怨婦,抱怨過什么的。但是我覺得我生命中總是有貴人出現,他們都是很重要的人,關鍵時刻出現在我的身邊幫助我,促使我成長。
? ?妍寧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經常鼓勵我推動我,如果她上一次的放手,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這么有能量。那次課程明明是她來做的,結果因為一些原因,就推給我,說實話當時心里的壓力好大哦。對她也不理解,還有點抱怨。
? ?硬著頭皮去做,結果感覺不錯。
還有TINA,都對我有很多的鼓勵。
有很多時候,跨過困難,你的格局就會變大。每一次困難都會使人進步。心量的號數也會增加,變大一號。這是我親身的體會。
所以我會將我會的東西學到的東西,如斷舍離整理法,手把手的去教一些愿意成長的人,直到他們真正的學會。 這是我的想法。
Q5、請介紹一兩個方法改變和成長。
A:我覺得要隨時帶著覺知去觀察別人和自己。因為成長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模式的。人需要鍛煉。有意識的去讓自己經歷一些東西。我就有一次在飛機上看到很喜歡的雜志,本來可以直接放到包包里拿走的。但是我想去嘗試一下,和乘務員溝通,通過不斷的交流,去發現自己的局限。最后我竟然說動了她,她還幫助我把雜志放到了包包里。
? ? 我覺得好開心哦,就是多爭取一下,就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過鍛煉讓自己變的更強大些。
Q6:最后一個問題,你作為一個母親對兩個孩子的期許?
? ? ? 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接觸了華德福學校的教育。我不像那些傳統教育的家庭,追求形式上的東西。例如孩子成績多少,有什么特長啥的,我希望孩子從小就沒有攀比的心。所謂童蒙養正,從小他們讀經典,讓他們內在有力量,這種力量成長起來,在未來他們長大以后,都不會改變。會幫助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在能量,去面對許多困難和挑戰。
? ?
感謝你接受我的采訪,謝謝!
選擇采訪恂羽的理由:她是80后,兩個男孩的媽媽,也是我的鄰居。她心很坦誠,沒有包袱,不貪,愛讀書。最重要的是很有大愛,愿意花時間花精力去幫助很多其他人。這是很難的的。所以“欣賞”為主題的作業我選擇采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