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維教練領導力公益課有感
這是一堂道與術并存的課,道為術存在:學會教練技術。教練技術不同于咨詢顧問,心理咨詢,是一種有目的,有技巧地提問,在提問中了解傾訴者的潛在思維模型,讓他運用自己的能力,發揮出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可能。
教練式對話是這樣的:
員工:這個客戶兼職不可理喻,還要兇巴巴的,真當自己是上帝啊。
主管:客戶讓你受氣了是嘛?
員工:是啊,我說什么都不聽,還要兇巴巴的,要是有發票我怎么會不給他呢?
主管:如果你是那位顧客,遇見沒有發票會怎么樣呢?
員工:很氣憤吧,找商家評理,但是也不會這么兇啊。
主管:是的是的,真的讓你受委屈了。
員工:就是啊,領導。
主管:那當客人很氣憤找你,你是老板,你怎么做呢?
員工:應該會耐心地跟他解釋,畢竟是客人,還買了東西了。
主管:以后再碰到這樣的客人,你會怎么樣做呢?
員工:心平氣和,想著他下次還要來購買,懶得跟他解釋,找到他滿意的解答方案。
主管:好的,下次試試。
員工:好的,謝謝領導。
實際上,在五維領導力中最倡導的傾聽方式是3F傾聽:事實+感受+聚焦。正如老師在課上所述案例,他家的跑步機聲響過大引得鄰居不滿,面對鄰居抱怨他說:跑步機聲音過響給你帶來了困擾,讓你們心里不舒服,所以你找我想讓我給出一個解決方法,最好是不用跑步機。可是跑步機已經買了,這是既成事實,不用就是浪費了幾千塊,你找上門來也讓我很為難,那么我不用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們能不能找一個使用的時間段共同商議下。從對方角度的加上自己角度,做出一個最好的反饋。
傾聽不止這一種技巧,還有對提問方式的精打細磨。
兩種提問方式:
如果你的領導站在你的面前,對你說:“你不能在采取具體行動之前問領導的意見嗎?”
而另一種說法:“如果你在采取具體行動之前問領導的意見,會怎么樣呢?”
第一種偏有指責意味,且這是對過去事件的打磨。而有特定關鍵詞“如果,會怎么樣”或者“如何”是面向未來,能指引下屬甚至同事對這件事情做一個正向的引導。
在說出口之前,對事實做一個濃縮,比如“在具體行動之前問領導意見”,然后套上特定關鍵詞“是什么原因導致”等等,便是完全不同的意味。在拆書幫拆書時,我時常為提出一個好問題而焦頭爛額。我十分明白自己想表達大概什么意思,可是提出的問題要么沒有重點,要么大家聽了也是一臉茫然完全不懂十分可愛懵懂的看著我,要么提出的問題十分變扭,然而在這里,我學會了提問方式的一些“術”,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拆書幫不會提問啦~
這是令我相當驚喜的,也是意外之收貨——對提問方式的關注。
領導力課程分為四部分:理法、心法、功法和技法。前兩者更偏重“道”,后兩者偏重“術”。還有“覺察日記”、“豐盛日記”等“術”。十分有意思。
我相信很多人從小就具備了這門領導力課程講的一部分能力,比如傾聽、覺察等等,但是你會的只是一部分,而這門課他是一門體系,且口口相傳,必然有他過人之處,這難過不是對冰山一角的我們缺失部分的填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