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傳媒網訊(記者 卿衛平)近日,由中國中鐵一局集團城軌公司承建的北京地鐵16號線09標西苑站—萬泉河橋站區間右線盾構機順利掘進至中間風井,按預定節點順利實現首開段末端西苑站站后停車段左右線隧道雙線洞通的目標。
據悉,北京地鐵16號線是在建的北京市南北向骨干線路,全線分為南北兩段,中鐵一局城軌公司承建的09標西苑站—萬泉河橋站區間隧道是計劃2016年年底開通的北段最后一個區段,也是最關鍵一個的區段。自2016年3月份盾構始發以來,經過項目部全體人員110天的日夜奮戰,較業主節點工期提前圓滿完成站后停車段隧道的施工任務,為北京市民期盼的地鐵16號線北段開通創造了條件。
攻堅克難展鐵軍雄風
09標西苑站—萬泉河橋站區間隧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繁華地段,于海淀公園人造湖岸邊設有一座中間風井,沿線地面管線布設成群,周邊環境復雜,區間隧道自西苑站沿萬泉河路向南依次穿越地鐵4號線、西苑橋及海淀鄉建筑群等五個一級風險源。一級風險源占區間線路長度的61%。
下穿正在運營的地鐵4號線是施工遇到的第一重大風險源。區間隧道與4號線隧道垂直距4m,平面曲線半徑350m,穿越地層為砂卵石層。該地層是典型的力學不穩定地層。而建設單位和運營單位提出的要求是既有隧道下沉不得超過3毫米。這個標準,對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行外人看來像盾構這樣的大型機械施工是沒有什么風險的,其實不然。地質資料與實際地質不符是常有的事,地層突然變化也常能遇到。像這種隧道全斷面為砂卵石地層,如果盾構施工方案不當,稍有不慎,極易造成坍塌,后果難測。”項目總工程師季明表示。這都是項目部技術人員需要面對的難題。
為了安全通過砂卵層,項目部將盾構長距離富水砂卵石地層掘進技術作為重點科研課題進行研究。在盾構始發后就選取試驗段,進行渣土改良試驗,研究膨潤土和泡沫的配比,以提高砂卵石流塑性。試驗同步注漿量、二次注漿量和注漿壓力,土壓的建立,出土量的管理等一系列參數,為盾構機通過地鐵4號線等一級風險源提供數據支持。項目部組織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4號線運營單位共同研討施工方案,并多次邀請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評審,集團公司北京地鐵指揮部、北京分公司及城軌公司的專家為方案的完善提供了積極支持和幫助,為順利下穿既有地鐵4號線重大風險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砂卵層風險源問題的控制終于有了保障,卻又有了新的問題困擾著施工。09標西苑站—萬泉河橋站區間左線隧道長約1703m,右線隧道長約1708m,盡管總長不過3.41km,但區間線路卻是頗為曲折。整個線路呈“S”型曲線“V”型坡,最小平面曲線半徑為333.5m,最大坡度為25‰,區間地層90%為全斷面砂卵石地層。盾構掘進采用外徑6.4m,內徑5.8m,厚度0.3m的管片,為北京地區地鐵首次使用且目前直徑最大的地鐵隧道管片,盾構機直徑相應增大。如此復雜的路線結構和條件,明顯給施工更加大了難度。不過,再難的問題也難不倒一局鐵軍,經過仔細周密的測算和實驗,反復論證,精細施工,盾構機穿過既有4號線結構沉降僅為-1.81mm,穿越西苑橋期間順利通過200米樁群,成功破解全斷面砂卵石地層盾構穿越重大風險源的難題。
沿著曲曲折折的路線,盾構機一路向前,當盾構穿越海淀鄉建筑群風險源期間,卻又突遇大粒徑卵石地層,給施工帶來又一新的挑戰。施工人員及時調整掘進參數,加大渣土改良的力度,克服了大粒徑卵石剝落帶來更大地層損失的風險,使盾構機安全穿越,最終實現了盾構砂卵石地層穿越重大風險源“零事故”的安全目標,總算是有驚無險。
爭分奪秒搶關鍵節點
根據北京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地鐵16號線北段計劃于2016年年底通車。09標西苑站—萬泉河橋站區間為首開標段之一,建設方提出三個節點工期要求:中間風井需在7月20日達到盾構接收條件,左右線盾構機需分別于2016年8月11日和8月20日掘進至風井接收,并將西苑站場地移交給鋪軌和機電安裝單位。
受前期的區間西苑橋橋梁加固等各方影響,區間隧道開工時間拖后,留給項目部的則是不多的時間和較大的壓力。項目部一次性投入兩臺盾構機、四個盾構隊和一個機修隊,全面實施多項舉措確保盾構機正常施工。盾構機水平運輸列車編組采用“2+1”模式,即增加備用運輸車節,確保水平運輸24小時不間斷施工。每臺盾構機設專職維保人員,對盾構機掘進、龍門吊垂直運輸、電瓶車水平運輸進行日常巡檢,有設備問題第一時間安排處理。合理編制工期計劃和資源配置計劃,均衡生產。盾構隊實行24小時兩班倒作業,飯菜送到洞里,工人們利用工序間隙輪流吃飯,人停機不停。
為了追趕工期,項目部還不斷開展勞動競賽活動,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盾構隊之間相互叫勁不甘落后,掘進速度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業主要求一條隧道24小時掘進10環,但大干期間一條隧道12個小時就掘進了11環,進度指標提高了,很大程度地推進了施工進程。”項目經理嚴淦說。據城軌公司每月盾構掘進情況統計,2016年7月,09標左右線盾構機平均日掘進分別為16.8m和15m,位居公司前兩名,5月~7月連續三個月的平均日掘進13.4m和12.2m的成績創下公司同期最高水平。正是在項目部爭分奪秒的“比、超、趕”下,得使施工按照預期進度進行。
8月18日,區間隧道右線盾構機順利掘進至中間風井,盾構機在風井接收位于半徑333.5m的曲線上,為目前國內全斷面砂卵石地層地鐵隧道最小半徑曲線盾構接收。盾構姿態、成型隧道軸線與設計軸線三者吻合,精準無誤接收。至此,標志著首開段隧道土建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
科學管理樹品牌形象
09標西苑站—萬泉河橋站隧道施工區域地處海淀區的繁華地帶,周邊有頤和園、圓明園等著名景點,還有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相關部門對文明施工有著較高的期待和要求。“這就使項目施工就像在顯微鏡下進行,施工中任何微小的瑕疵都有可能被放大,帶來不良影響。”項目經理嚴淦很形象地打了一個比方。
不過,再多的要求也難不倒城軌鐵軍。從進場開始,項目部就秉持“科學管理,質量第一”的理念,嚴格按照公司標準化管理和規范化施工要求,合理布局駐地和生產區臨建,規范安全防護和設施配置。杜絕施工浪費,避免返工重做等現象,努力創造良好、安全、整潔的施工環境。北京地區首次將盾構同步注漿創新引入預拌砂漿技術,實現現場零污染無揚塵排放,為“綠色施工,還北京一片藍天”創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
攻克難點,離不開科學管理;趕超節點,離不開齊心協力。項目部全體人員本著“組織有力,緊羅密布,見縫插針”的工作思路,積極籌劃,倒排工期,優化模架方案,一次性投入風井三層結構模板支架,克服了作業面狹小、交叉施工困難、高溫天氣作業、高大模板支架、風井臨湖深基坑施工等困難,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了施工任務,順利完成了工期節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09標西苑站—萬泉河橋站區間隧道因為科學管理、文明施工而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認可,并作為標桿工程迎接了蒙古國青年團、拉美青年企業家代表等觀摩活動,很好地展現了中鐵一局的企業品牌形象。
“干好一個工程,培養一批人才,開拓一片市場,結交一方朋友”,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引導下,項目經理嚴淦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不到28歲的年輕項目團隊,為北京市軌道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增磚添瓦。在一場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里,中鐵一局城軌公司北京地鐵16號線09標項目部這支年輕的團隊攻堅克難,奮勇爭先,以“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鐵軍精神,書寫了又一部壯美的詩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