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快點,慢些。

? ? 初秋周六的夜晚,坐下來靜靜寫一寫,實在是愜意不過的事了。 近期很喜愛兩本書,一本是SusanKuang的《斜杠青年 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 Slash》,一本是理財書籍博多 舍費爾的《小狗錢錢》。寫一寫關于這兩本書給自己的啟示吧。

? ? ? ? ? ? ? ? ? ? ? ? ? ? 自我探索? 觸發(fā)力量

? ? 《斜杠青年》一書提醒我們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雖是主流生活方式,但這不是賺錢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唯一方式。“斜杠”一詞源于“Slash,概念出自2007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的書。作者在書中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yè)”這樣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通過多重職業(yè)來體驗更豐富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qū)分不同職業(yè),于是“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摘選自《斜杠青年》)我印象中是在2015年末接觸到這個詞,簡單的認為是上班族兼職多份工作增加自己的收入。這本書轉變了我對于“斜杠青年”的認識:它是時代的產(chǎn)物,在如今大數(shù)據(jù)時代,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多樣化、便捷化,社會的流動性和公平性提升,有才華的人擁有了更多的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這是一種新的人生價值觀,意義在于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真正成為“斜杠青年”的人實際上都是一群自控力強、經(jīng)歷過長期自我投資與積累,并且擁有某種核心競爭力的人。(摘選自《斜杠青年》)

? ? 看到此,你是不是開始思考自身是否符合“斜杠青年”的條件又或者是否具備這樣的潛力呢?

? ? 在書中我接觸到了二種新的思維模式--創(chuàng)業(yè)者思維和產(chǎn)品思維。擁有創(chuàng)業(yè)者思維是將自身當做一個“企業(yè)”來經(jīng)營,令自己成為大家愿意追隨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領導者,主動掌握規(guī)律并通過不斷的打破創(chuàng)新建立自己規(guī)則,利用杠桿用更少的時間追求更大的產(chǎn)出。與之對應的便是“打工者思維”了,典型的表現(xiàn)是用時間去換錢,嚴格遵守著人力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將自己的時間和機能以最合適的價格出售給雇主,然后通過不斷自我升值來增加自己的市場價格來提高自己的收入。產(chǎn)品思維則是通過第二視角準確理解對方需求,以對方認知的規(guī)律為脈絡來組織信息并用產(chǎn)品的方式去滿足需求。(摘選自《斜杠青年》)Susan在書中沒有將這兩種思維放在一起闡釋說明,從我本人的理解角度而言,創(chuàng)業(yè)者思維和產(chǎn)品思維是相關聯(lián)的:將自己當做一個企業(yè)來經(jīng)營,最直接且最終目的便是輸出產(chǎn)品滿足他人的需求。無論是產(chǎn)品本身的使用價值還是附屬的個人的價值觀,這份產(chǎn)品都能吸引他人愿意花費時間和金錢來擁有與認可。作者在書中舉例旅游攻略這件小事進行解說:這些將旅行途中所見所聞整理成文章和電子雜志的人,就是在有意無意間從他的角度將自己的經(jīng)驗轉化成為對他人有用的“產(chǎn)品”。反觀自己,一本書的閱讀、一個城市的旅行或是一個餐廳的體驗都無法使之成為對他人有效的“產(chǎn)品”,僅是簡單的認為別人都知道、有其他人去做,并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的經(jīng)驗沒有用處,缺乏創(chuàng)業(yè)者思維進行深度思考將其加工進而成為帶有自身特色的東西。

? ? Susan進行了7年的自我探索,知識涉獵廣泛,從積極心理學到神經(jīng)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她將個人的自我探索建立在這些權威學術的基礎知識之上,因此,有別于現(xiàn)階段我的視野狹窄的自我觀察,她的探索有邏輯性、可借鑒性,開啟讀者的思想空間,當然,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當你讀過之后,觀點恰恰與我相反。但值得高興的是,這都促使了我們思考。

? ? 在近期,我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人們對自我認識是有偏差的。這是從我自身察覺到的。從小我就認定自己不擅長不喜歡表達自我,無論是言語上的還是寫作上。這些不喜歡不擅長就化作了自己的畏懼和不自信。每當看見他人自信大方的表達自己,都會由衷的羨慕。直到今年,我對自己的這份認知開始有了變化,我發(fā)現(xiàn)內心對于“表達”是有欲望的,嘗試這些時也會感到興奮與開心。我想大部分人在工作生活中都習慣性低估自己,一是出于自我保護,二是的確不知道自己是否擅長。沒有關系!試試使用Susan提倡的“成功日記”,將自己有別于昨日的不一樣寫下來,你將會發(fā)現(xiàn)更多面的自己。不需要拘泥于變化的大小,你的每一次小小進步都值得自我認可和鼓勵!

? ? ? ? ? ? ? ? ? ? ? ? ? ? ? 小狗錢錢? 快樂理財

? ? 《小狗錢錢》是《窮爸爸 富爸爸》的兒童版本。書中講述了11歲的吉婭撿到了一只會與人溝通具有理財頭腦的白色的拉布拉多小狗,于是開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在故事的每一章里,小狗錢錢都會告訴吉婭如何擁有正確的理財思維,如何實現(xiàn)財務自由,如何幫助父母走出財務困境。我接觸這本書源于我從學生時代到上班一族對金錢沒有概念,花錢沒有節(jié)制。對于此,我是很擔憂的,未來我也將會成立家庭,追求獨立必須要懂的如何管理財務。我在2017年開始正視理財上的短板。《小狗錢錢》中提到,人要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成功的人往往在于可以挖掘自己擅長之處并不斷運用強化。實現(xiàn)財務自由是每個人的愿望,我們對于財務自由的定義也千差萬別。書中認為并不是擁有千萬財產(chǎn)才是財務自由,除了工資收入之外擁有金鵝能夠給自己帶來固定收入就是財務自由。如何擁有金鵝呢?那就請我們大家挖掘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物來做吧!作者的價值觀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實現(xiàn)財務自由以及成功是相關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

? ? 2017年,我初涉理財,腳步很慢。在半年內,我只是讀過三公子的小白理財書籍并關注其公眾號,對理財有了一些簡單的認識。在閱讀《小狗錢錢》后,更多的理財思維開始慢慢在修籬笆一樣積累。同時,我在等待我的存款到達5萬元。當存款到達近7萬元時,我開始通過騰訊理財?shù)钠脚_進行小小的嘗試。我投入1萬元進行理財,最初穩(wěn)健投資理財占70%,浮動理財占30%,三個月后穩(wěn)健理財與浮動理財各占50%。在這三個月之中,我是什么也不懂的,在理財之前學習的基金理論知識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僅僅憑借自己的感覺去進行。最初,我每天都會關注收益變化,有些急躁,心情波動明顯。再往后, 有了根據(jù)漲跌幅走勢、凈值走勢去思考什么時候買入,什么時候拋售的思維。當然,這個階段也是非常不成熟的。對于工資的運用也不一樣,有時候能將一個月工資存下來,有時候會利用235理財方法進行存儲。對物質的欲望也在進行不斷的調整克制之中。三個月中小金額的理財,從最初的心情波動明顯到現(xiàn)在虧損收益都靜靜待之的狀態(tài),我逐漸感覺到性格和思維方式上一些微小變化,不論是何情況,都盡量做到從容淡定,心浮氣躁、患得患失攪擾自己的生活那便是適得其反了,我認為這是理財帶給人金錢之外的非常重要的財富。

? ? 大概因為回到永州后,擔心自己思維會因為環(huán)境的關系受到限制而后更加僵化,心底總有一種渴望會升起,渴望接觸到不同的人、事、物。一年半以來,心態(tài)是有在變化的:從最初時對自己的寬慰到有些執(zhí)拗的不服輸,又漸漸開始消極漂浮,再到現(xiàn)在愈發(fā)真實的腳踏實地。從最初看似樂觀實際封閉的自己,到自我否定懷疑再到愈加客觀真實認識接納自己,這是一年半來最大的收獲。我喜歡用“收獲”這個詞,無論是在逆境中的自我懷疑還是狀態(tài)平穩(wěn)時,我固執(zhí)的認為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狀態(tài)在人生這場馬拉松都是歲月的饋贈。

? 時間,快些,慢些,都好。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