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剛剛我們被Z老師大罵了一通······”下班前碰到學生小靜。她一見到我,就一臉神秘地對我說。
“為什么啊?”
“她在上個班級上課時同學們的紀律很不好,老師很生氣,然后她到我們班級上課時,就把我們罵了整整二節(jié)課,我們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說。”小靜說完就一溜煙地跑了。
小靜說的那個老師,平時看上去也挺和藹,沒想到課堂上居然會用這樣的方式發(fā)泄憤怒。
記得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解“扮演”的詞意。當時的農村一窮二白,我們根本不知道電視是何物,一年也難得看到幾場電影,最常見的信息渠道就是廣播。所以,對于“扮演”這個詞,任憑老師怎么解釋,同學們始終一頭霧水。終于,老師再也忍不住了,只見她怒目圓睜,臉漲得通紅,對著我們破口大罵——那種歇斯底里的模樣,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
這個語文老師其實長得還算漂亮,而且,她當時還是個文藝活躍分子,演過不少小品小戲。如果她當時能讓我們當場欣賞一下她扮演過的角色,或許,我們便能很快地理解“扮演”這個詞的含義——可惜的是,她用大發(fā)雷霆的方式,代替了本來可以是和風細雨和生動鮮活的教學。
記憶中還有一位老師,和這個老師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四年級下學期,有一次我和同學在課間玩耍嬉鬧時,我新買的文具盒被自己不小心打翻到地上摔壞了,想到家里好不容易才給自己買的這個文具盒,用了沒幾天就這樣摔壞了,我回去非得挨揍不可!情急之下我不禁哭了起來——以至于上課鈴響了,老師進了教室我還在抽抽嗒嗒。
這位老師平時非(脾)常(氣)嚴(不)厲(好),同學們都害怕她。見到我在哭泣,老師就問同學們怎么回事,問了幾遍,終于有同學小聲說:“F同學的文具盒被······”這句話還沒講完,只聽教室里“呯”的一聲象炸雷一樣,把同學們嚇了一大跳——原來,就在這一瞬間,老師手里的粉筆盒已被她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摔完,她好像還不解氣,又狠狠地在摔爛的粉筆盒上踩了幾下——她一邊踩,一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我罵了個狗血噴頭!更要命的是,罵到最后,我發(fā)現(xiàn)她根本就沒搞清楚我為什么哭!然而,那面目猙獰的臉,那極高分貝的嗓門,那暴怒的神情······到現(xiàn)在想起來,還讓我心有余悸!
我知道我在上課鈴響后不應該還不停止哭泣。但直到現(xiàn)在我還想不明白為什么這竟然值得這位老師發(fā)這么大的怒火。也許,她認為我在她走進教室后仍然哭泣冒犯了她的尊嚴或者影響了她的好心情,也許,同學們的支支吾吾令她不爽,也許——今天,我更愿意相信她在走進教室前就已心情不爽,而我的表現(xiàn)正撞上了她發(fā)泄情緒的槍口。
老師,也是人間的凡夫俗子,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這一點大家應該都能理解。但是,只要走進教室,老師便是一定范圍內的公眾人物,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決不能夠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課堂,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領地,是神圣的地方,而不是老師隨意發(fā)泄情緒與不滿的地方,讓學生莫名其妙地為自己的情緒買單,不僅浪費了時間誤人子弟,更是教育水平低下和有失師德的精神污染的表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