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固化與境界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為什么工人階級的子弟還是工人》,講的是美國、英國發達國家的現象,讀后有一種階級固化的感覺。又看到一篇文章叫《北京折疊》,也有階層固化的描寫。從文章中讀到了人與人、階層與階層之間的關系,于是想起了有一個詞叫境界。

在概念上,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水平,實際上是指一個人對人、事物、自然界、宇宙的相互關系的認知水平。這與個人的經歷、學業、態度、觀念密不可分。按照現有的人類進化知識,人們最初的境界幾乎沒有差別,因為生存是第一需要。大家在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里的需求是一致的,大家共同面對大自然及其他動物的威脅,共同分享勞動成果,有飯一塊吃,并沒有什么剩余價值,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僅僅是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生存能力強一些罷了,在分配方式上并無區別。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的境界開始有區別了,有一些境界"高"的聰明人知道把剩余的勞動成果據為己有,私有制出現了,人們也出現了階級分化。更有甚者,人還可以把其他人當作工具,奴隸制又出現了。人與動物的區別不僅僅是制造和使用工具那么簡單了,他們的分配方式也發生巨大變化,狼群中最弱的狼最后也能啃啃骨頭,人群中最弱的可能會一無所有。人的境界就這么奇妙地以這樣的方式開始提高了。

毫無疑問,私有制的出現大大加快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欲望被一次次無限挖掘,社會也在按著它的方式快速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在不斷變化,生產關系也在變化著,人們對人自身和自然界活動規律的認識也在變化著,當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時,人的境界與文化結合了,人們把自己分出了三、六、九等,各種層次的人出現了。王公貴族、紳士、平民,人們出現了不同的圈子,生活在低層次中的人拼命往高層次中擠,所謂高層次中的人還不屑一顧,就象《泰坦尼克號》中所謂的紳士看不上"暴發戶"一樣,最終逃生時,"紳士"全然不顧他人死活,暴發戶卻向別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人們用自己制定的階層文化標準對著自己所謂的境界響亮地抽了一個耳光。

所以想想最終的文化需要什么人主導,無庸置疑,在階級社會中由統治階級說了算,但這并不代表沒有超階級的思想,總有些人會跳出圈子看圈子,跳出社會看社會,最終會引導人們的思想進步、覺悟提高,共和、民主、大同,隨著人們認知的提升,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會逐步清晰,既使過程會很漫長,甚至會局部倒退,但趨勢依然,潮流不變,人們的境界也會螺旋式上升的。

老人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又說,富不過三代。所以人的境界貫穿于人類發展始終,富了、貴了可能是因為祖宗境界高,并不代表自己境界高。一個人要想清楚什么是境界,如何提高境界,最終境界要靠思想和行動說話,看你為社會、為他人做了什么事。當然按照佛家所講,一個人為了境界而境界也是很累的,結果可能還是沒境界。 所以還是要總結一下,人不要太高看自己,也不要非把自己與境界扯上關系,與人為善、助人為盼,能者多勞,天下為公,向儒家學修身、向道家學修行、向佛家學修心,不圖境界之名,順其自然,憑一顆平常心做事,"境界"會自然提高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另一種封面 皮埃爾·布迪厄 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布迪厄,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法國...
    超net閱讀 6,213評論 0 13
  • 上一章 第三十七章 秋香與德成達協議 土地向佛祖作稟報 秋香向前走了兩步,離德成更近一些,先...
    林木成蔭閱讀 412評論 2 13
  • 《思念是你下的毒》 文/白傳英 愛上了你 就不想把你忘記 而且還要和你 愛的翻天覆地 我情愿欺騙自己 卻...
    白清風閱讀 13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