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端午節是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但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吃粽子,咸鴨蛋,綠豆糕。家門口附近幾家超市天天做廣告——粽子全場八折,綠豆糕買二盒送一盒。我也跟著人流擠入超市,進入購物區,眼前一亮的是包裝極其精致來自五湖四海風味獨特的粽子,看得人眼花繚亂,綠豆糕擺起花車,促銷員把綠豆糕切成小塊,向來往的人群吆喝著。
“大姐,嘗一塊綠豆糕,很好吃的”,一個臉上稚氣未脫的小姑娘,端著托盤,笑臉盈盈對我吆喝。我拿起牙簽叉了一小塊綠豆糕,口感松軟細膩,地道的老武漢揚子江出產的。小姑娘見我吃的津津有味,麻利拿出二盒綠豆糕用細繩打個結,問我:買二盒送一盒,贈品是要芝麻糕還是綠豆糕?我指著綠豆糕,她從柜臺里找出紙包裝袋,輕輕地把三盒綠豆糕裝好,放在我的推車里。小姑娘真會做生意,細致周到的服務,讓我無法拒絕。盡管眼前綠豆糕千般好吃,畢竟是季節性的,這兩天是最后一輪促銷期,買二送一毫無疑問會激起不少顧客購買欲。
綠豆糕是中國的傳統點心之一,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制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松軟,但無油潤感,又稱“干豆糕”,南包括蘇式和揚式,制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軟、細膩。武漢地處中原大地,口味兼具南北,像綠豆糕、月餅,傾向蘇式風味,本地汪玉霞和揚子江出產的傳統糕點,多半是蘇式做法。由于武漢是有名的“火爐城”,綠豆成了防暑降溫的必備品之一,綠豆有退火清熱之效,端午節吃綠豆糕,三伏天喝綠豆湯,加上綠豆涼粉、綠豆粉絲、綠豆冰棍,成了武漢人對抗夏天的有力武器。
老爸最愛吃綠豆糕,老媽會在端午節趁著超市做活動買各式口味的綠豆糕品嘗,端午節過后,超市的綠豆糕恢復原價,老媽總是嫌貴了,老爸嘴饞想吃綠豆糕,老媽會在家做綠豆糕。綠豆糕做法很簡單,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添加不同的配方,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原汁原味口味,清淡不膩,入口即化。正宗的綠豆糕是蕓黃色,就是脫了綠豆皮后的那種顏色,超市賣的五花八色的顏色,有的是加了色素,有的是加了其他的粉狀。綠豆糕保質期很短,冷藏可以保存三天。下面是我把自己做的綠豆糕做法分享給大家,也是最簡單的做法。
所需食材:脫皮綠豆200克、煉乳50克、玉米油70克、細砂糖30克,也可以換成黃油,桂花糖,我這個是沒有餡料,如果喜歡餡料,可以自行添加紅豆沙。
綠豆要浸泡一夜,方便脫皮。家庭做綠豆糕,沒有機器脫皮,人工脫皮是非常耗時耗力的。等到綠豆泡的膨脹起來,用手搓搓,綠豆皮會脫落,在用清水沖掉上面浮出的綠豆皮,如此反復,這個過程是很辛苦的,需要有耐心。
這是去掉綠豆皮后的豆仁,鵝黃色。
上蒸鍋蒸熟,大約30-40分鐘。
把蒸熟的綠豆倒入平底鍋,碾壓成粉末狀。如果家里有料理機,機打比人工操作效果更好。但我這次沒有用料理機,來個徹底的純手工制作。用鏟子不停的碾壓,這個過程也需要耐心,壓出綠豆粉后,用篩子過篩,此圖片忘了拍,省略。把過篩的綠豆粉開小火,加玉米油,煉乳炒出味道,變成綠豆沙。
炒好的綠豆沙揉成坨坨,待用,有點燙手,等冷卻后再分若干個小坨坨。
我用的是月餅模具,這個模具是50克標準,我把綠豆沙分成每個45克,大約是9個劑量。如果不喜歡個頭大,換成25克,35克也行。
取一塊綠豆沙,揉成圓形,放入模具里,輕輕壓制,漂亮的綠豆糕完成了。如果加餡料,可以把綠豆沙壓扁,形成餃子皮,放入紅豆沙,收緊封口,包好放入月餅模具壓制。
如果喜歡有顏色的,可以加抹茶粉,紫薯粉,外形就變成淺綠色和淡紫色,餡料也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自行添加。用黃油和桂花糖做的綠豆糕非常好吃,黃油炒出的綠豆沙特松軟,口感更細膩,但黃油價格貴,有點不劃算。加桂花糖,增添桂花香味。在壓模綠豆糕時發現有點干燥,可以沾點油,保持綠豆糕不裂口。做好的綠豆糕放在冰箱冷藏,口味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