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強調家庭要給孩子真正的無條件的愛,但很多家長在和孩子在一起時,往往不是淪為溺愛,就是滑向放縱。一切皆是“度”的把握,尺度的平衡之美,需要家長的智慧。
“溺愛”就是令人窒息之愛。
溺愛和無條件的愛有什么差別呢?最關鍵的差別就是界限,心靈層面的越界。
事實上你一旦沒有了界限,你就侵犯了孩子的內心空間,也就是沒有真正地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侵犯了孩子的人格,你甚至是強制性地代替對方決定,通過發號施令,通過收買,通過討好,通過情緒,通過示弱,通過贊美的掩飾,通過打罵的威脅,通過對未來承諾的誘惑等等手段,迫使孩子按照你的意志行事,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個就是溺愛。
溺愛: 過度侵占孩子的界限,不給孩子選擇的自由,不信任孩子的能力。
受“溺愛”長大的孩子的基本特點,也是現在很多成年人的表現:
1.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夸夸其談卻做不到,或者自卑;盲目從眾。
2. ?受害者心態,提不出有效建議,只是抱怨。不對自己負責,希望別人為自己負責。
3. ?冷漠、麻木,感覺生活無聊生命沒意義,連接不到身體的感受。
4. ?逆反。叛逆期不是只在普通意義的青春期,而是幾乎一生都在阻抗生活。
放縱之愛:對孩子沒有規則的引導,無視孩子過度侵占他人的界限。
1. 不尊重他人物品的所有權,不尊重他人隱私。
2. 覺得別人就是該幫他的,甚至幫了他還不感恩。
3. ?缺乏同理心。
漠然的愛:表面看上去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選擇,但其實是拋棄放棄,逃避自己無法面對孩子、無法面對負責任的恐懼,干脆不管。
孩子感受不到愛,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感、缺乏內在的力量。
只有當你回到當下,回到真實的感受里,才能連接到那份純愛。
當下是一切的答案。你不能指望用某一個特定的方法去解決一個癥狀,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原因也不盡相同。
在課程里,老師會引領你練習回當下連接感受。
分享米米老師的一段話:
作為家長,擁有強大積極的內心力量真的很重要。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我們的孩子如果不能從和父母的關系里汲取力量,又能從哪里輕松獲得呢?
所以,為了孩子,讓我們成長和強大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