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記總目錄 << **
<- 上一站:柏林 (德國)
伯爾尼(Bern)建于1191年,自1848年起便被定為瑞士聯邦的正式首都,是僅次于蘇黎世和日內瓦的第三大城市。由于市民反對噪音和地勢等原因,伯爾尼甚至沒有國際機場(僅一小飛機場設有通往幾個西歐主要城市的航線)。
伯爾尼位于瑞士西部高原中央山地,坐落在萊茵河支流阿勒河一個天然彎曲處,湍急的河水從三面環繞伯爾尼老城而過,形成了一個半島。伯爾尼的舊城區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驚世之作“相對論”,就是其在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期間發表的。這里至今還保留著愛因斯坦的住所(已辟為博物館)。
結束了在德國首都柏林的行程后,我們乘坐晚上10:11從柏林出發的夜火車CNL 1258,前往瑞士。
次日上午7:47就到瑞士西北角的城市Basel。這是火車進入瑞士的第一站,我們準備從這里開始啟用瑞士通票,這樣才能充分榨取它的價值嘛!
下車后立刻去找售票窗口,購買了4日內有效的青年版瑞士通票,要170歐呢。
通票在手,天下我有。出發找火車去咯~
最近的一班是八點半出發的列車,9:27到伯爾尼火車站。
和之前一樣,把行李箱鎖進車站的寄存柜之后,我們出發了!
出了火車站,穿過一個集市,走了不到十分鐘就看到了聯邦國會大廈醒目的綠色大圓頂。
伯爾尼不僅小且低調,而且確實有點...太接地氣了。你看這國會大廈前就是一片鬧哄哄的集市,噴水池邊圍著一圈拿塑料桶接水的賣菜小販 —— 實在很難把眼前的場景同“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的首都的中心區”這樣的地位聯系起來啊!
說回聯邦國會大廈。它是瑞士政府機構的所在地,自然也算作瑞士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了。它由兩個會議廳和一個中央大廳組成,有著高挑的梁柱和綠色的穹頂,流露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國會大廈前的空地叫“聯邦廣場”。它是停車場、菜市場,也是民眾集會或抗議示威的場所。小販一早就在廣場上搭棚設攤,蔬菜、水果、鮮花、小吃,人流熙熙攘攘...
國會大廈就在阿勒河畔,從連接主樓和其側翼的空中走廊下面穿過,在這棟建筑后面有觀景臺。
從觀景臺可以俯瞰伯爾尼風光,這里是當地很受歡迎的一個休閑場所。
我們在觀景臺吹著涼風吃著水果,休息了好一陣。
快11點,該前往下一個景點了!
從國會大廈步行十來分鐘——沒錯,又是穿過了一些人流如織的集市——我們就到了伯爾尼大教堂 (Muenster)面前。
大教堂始建于1421年,花費了近一個世紀才完成。19世紀末又在教堂頂上修建了高度為100米的尖塔, 使之成為瑞士最高的教堂。
瑞士人果然很喜歡花啊。大教堂前小小的廣場被圍了起來,里面用無數鮮花拼出了個花毯。
這座哥特式教堂的正面有著名的《最后的審判》浮雕以及15世紀時的彩繪玻璃。
教堂內有一架由5404根銅管建成的管風琴,據說是瑞士境內最大的管風琴。在圣誕節和音樂會期間,人們會用這架18世紀的管風琴奏出美妙的音樂。
待了大概20多分鐘,11點40我們離開大教堂,不到5分鐘我們就來到了伯爾尼老城區(現在看到的是1405年大火之后重建的)的主街。
街心時不時會出現一個小噴泉柱,每個泉都有泉柱塑像,泉水從雕塑的柱石中潺潺流出。每一個泉柱塑像都在講述著一個傳說、一個童話,有的表現的是英雄人物,有的則是恐怖的魔怪。
主街兩側則是一溜兒的騎樓,那些拱廊下多是各種商鋪。和瑞士其他地方一樣,這里也喜歡插各種旗子(主要是國旗和州旗)。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故居就在這樣的老城騎樓中。愛因斯坦曾經在1902-1909年間旅居伯爾尼,并在此期間發表了“相對論”等一系列劃時代的論文。
朝拜愛因斯特故居是我們來伯爾尼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沒什么可猶豫的,果斷進去參觀啊!
沿著又窄又陡的旋轉樓梯上了樓,愛因斯坦當年就住在這個小小的公寓里。
故居里有好些展板介紹愛因斯坦的各個方面。
八卦地說一句,我覺得“花花公子”愛因斯坦對顏值的口味真是堪憂...
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長得就有點...呃,比較男性化了。不過姑且算顏值湊合吧,更何況她是愛因斯坦在蘇黎世大學物理系的同班同學,有志氣,高智商,女中豪杰一枚。
但是讓愛因斯坦劈腿的這位表姐愛爾莎是怎么回事...完全長得就是個男人好么...
不過當我看到愛因斯坦父母的照片時,突然仿佛明白了什么 —— 他的審美觀大概是從小被母親熏陶成這樣的...
我們在愛因斯特故居里很認真地讀過了每一塊展板。不過由于它畢竟就只是二樓的一套非常小的公寓,所以不到半小時就參觀完了。
離開故居繼續順老城主街走到頭便是鐘樓(Zytglogge)了。它建于13世紀初,曾經先后作為城門守衛塔、監獄、鐘樓, 城市生活和公民紀念中心。這座鐘樓原本是西城門的一部分,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外觀是15世紀火災之后重建的模樣。鐘樓是伯爾尼最具特色的城市標志之一,并被看作中世紀鐘表制作藝術名副其實的杰作。
鐘樓上有一組多功能的天文鐘,除了顯示時間、季節、星象之外,每逢整點前4分鐘左右,還會有精彩的玩偶報時秀。可惜我們從鐘樓下經過的時候沒到整點,錯過了小銅人打鐘、公雞打鳴和小熊游行等妙趣場景。
為了節省點時間和體力,我們放棄了步行,而是從老街坐公交去了老城東面的熊苑(B?rengraben)。因為伯爾尼在德語中就是“熊”的意思,故而“熊”在這里特別受歡迎(也是伯爾尼的市徽)。
關于Bern這個名字的來源,最流行的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1世紀時這里一片荒涼是熊經常出沒的地方,因此1191年在這里建立軍事要塞時,就以“熊”來命名了;另一說是,創建這座城市的伯爵決定以他獵捕到的第一頭野獸來命名,結果被獵殺的第一頭野獸是熊,伯爾尼由此而得名。
下了公交(就三分鐘車程而已),走過尼迪格橋(Nydegg)就到熊苑了。這并不是一個動物園,僅僅是在空地上挖了個大深坑里面圍著幾只熊而已(聽說最多也只能容納5只)。
然而我們繞著它走了好幾圈,始終沒有找到熊在哪里...
熊苑就建在阿勒河的轉角處。碧綠的阿勒河在這里拐了個大彎,環繞著紅瓦灰墻的伯爾尼,數百年的時光仿佛不曾改變過什么。
熊苑邊上有臺階可以讓人一直往下走到阿勒河邊。
在河邊摸了摸冰涼的河水,拍了幾張照,我們又爬回熊苑。伯爾尼的行程基本就這樣結束了。
跳上公交。一點半,我們回到了火車站。
搭乘下午兩點從伯爾尼出發的列車,三點整我就將再一次出現在盧塞恩的街頭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