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要,因為我知道你會幫我的~
9月份,我家弟弟開始上小班,我以為我解放了,會很高興,結果發(fā)現,我不高興的時間變多了,而且總是在老清老早。為什么呢?因為上幼兒園不可以遲到,而在準時離家之前,要督促他穿衣服,洗漱,喝奶,吃早飯。而這幾件看似簡單得要命的事情,他總是回我“不要”。真的是牛魔王,一點都不肯配合。
說到底,是小磨蹭在作怪。
小孩有一些特性,因為我們已經長大很久,所以忘記了當初的自己什么樣。
-
慢的,好思考的。
我經常對孩子叨叨“快點,快點”,可是他知道“快點”是多快嗎?他可能在思考“快點”是1分鐘 or 5分鐘?可他知道1分鐘 or 5分鐘是多長嗎?他顯然不知道。 -
好奇的,充滿想象的。
當他從醒來那刻開始,看到床邊的玩具,就開始高興地玩耍。看到電視機,就要求我打開電視。一有點感興趣的東西,他就會被吸引過去,而停止不做其他事。
那小磨蹭的始作俑者是誰?
我們家長,是我們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自找的。
- 因為包辦。
即便他不洗漱,不吃飯,我還是會去拿著牙刷幫他刷牙,端著飯碗給他喂飯,他知道這個事情,所以他愿意磨蹭,不用動手,豐衣足食。 - 因為關懷。
他在好好地看書,我會端著水果過去,讓他吃水果,看他不動,還會喂他吃水果。讓他覺得吃水果很重要,比看書重要,于是,他就磨蹭著不看書了。 - 因為壓力下的忙碌。
無論多大年紀,上學總是一件感覺倍感壓力的事情,特別一早上事情多,在孩子看來,起床,洗漱完,吃完早飯,就要去上幼兒園了,壓力很大,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緩解一下,比如講故事和看電視。所以磨蹭著先不洗漱和吃早飯,會先要求講故事和看電視,來延緩壓力的到來。
那又為什么,有些事情,孩子從不磨蹭?
比如:洗澡,玩玩具,聽故事,看電視,上幼兒園。
- 這些事情基本兩個特點:
- 內心想要和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聽故事。
- 能夠得到及時的愉悅感和價值感的事情。比如看平板電腦。
那如何改掉孩子的小磨蹭呢?
培養(yǎng)時間的意識,輕松地玩轉時間,做到可視化,可反饋,可享受。
-
和時間交朋友。
教會孩子看時間,并體會時間的流逝,讓他知道1分鐘是多長,5分鐘是多長。 -
記錄時間。
記錄一天的時間。然后反思:什么時間段容易磨蹭,磨蹭的事情有哪些,找出可以節(jié)約的時間。以半小時為1個單位,或者1個小時為1個單位。 -
安排時間。
把孩子每天的任務收集起來,劃分出重要和關鍵程度,放進不同的時間段。可以讓孩子自己做計劃,去規(guī)劃電視時間,玩玩具時間,講故事時間,洗澡時間等等。家長可以適當提建議,并保持尊重。 -
調整時間。
無論什么時間安排什么事情,計劃一旦成型,都去執(zhí)行。對于不合理的地方,建議孩子可以記錄下來,再進行調整。可以訓練孩子對時間的敏感度,做計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抱團成長。
組一個群,每天曬時間表,并且打卡。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讓孩子挑選一個自己的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