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學習,前天正當我忙著準備新一季度的學習資料的時候,手機清脆的響鈴打斷了我,原來是大哥發來了微信,微信上面是一張寫著“北京大學”的錄取郵件的圖片,早知道大侄子今年高考,沒想到是被北京大學給錄取了。。。按說在北京本地考試的話,考取北大倒沒啥驚訝的,可是以湖北目前的形勢,要考取北大可是需要一定的實力的!果不其然的問了下分數多少?答曰:“692分”.真心是不容易~隔著手機屏幕都能感覺到大哥一臉笑意,我也跟著雀躍了好一會兒,畢竟用老人的話來說:“這真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對于寒窗苦讀十載的辛辛學子們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在著快樂的時光里,我需要給夏日里的陽光撒上一把“冷卻劑"降降溫...
? 在我們現有國情下,一個孩子從幼兒園甚至更早就開始有了學習的壓力,升小學要面試,升初中要初試,升高中就更加競爭激烈,有時候自己還沒緊張,身邊的父母和老師已經趕鴨子上架了,大家從小到大接受被動教育,時間長了也開始適應了,忽然高中緊張的模式卻結束了,換了大學這個自由舒適的環境,沒有人推著、督促著,很多人就沒了方向,容易迷失了自己。大部分上完大學的人到了快找工作時,回頭發現自己還是高中留下的“存貨”,大學這幾年就消耗在吃、喝、睡、游戲和約會當中了,沒有什么專業特長,原來選的專業大多是自己不喜歡的,大多數人為了拿個offer順利畢業就是上課報個到,之后老師說老師的,自己愛干嘛干嘛,有的直接當成睡眠曲,時間就是輕輕松松都溜走了。。畢業即開始失落,后悔亦晚矣.
所以,大學不是我們的終點,而是我們真正出發的起點!只要你愿意,這里可以自由選擇你喜歡的,敞開知識庫的大門,任你翱翔~
? 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像那些優秀的學長學習是必要的,每個學校總是能出一些能人異者,曾經的學生會主席不僅在學校組織各類社團活動,其書法和作文參賽也是屢屢在各大校區獲得大獎,不僅成為老師跟前的“紅人”,更讓一些有年紀有資歷社會人士對他贊賞尤嘉。原來交朋友不只是和室友一起刷刷怪,打打鬧鬧。只要有禮貌、有能力肯勇敢的走出去,認識更優秀的人,幫助你能幫助的,帶著熱情不斷學習和生活,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價值,和那些成功的社會人士成為“忘年交”也不是夢想。
首先,需要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做自己喜歡做的是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為了妥協大人或者“社會”需要的“熱門專業”,這樣才能避免以后因為沒興趣而勉為其難去上課,浪費時間。
很多人說學的知識沒有用,那是""死知識"",其實大學就是一個轉折點,要開始改變之前的傳統思維方式,自主獨立去學習,并且把那些固本的知識與實際生活靈活應用起來,比如學土木工程的小師哥回家把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村子里建房子的格局上,發揮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本質,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在認知上應該明白,大學之所以是大學,是因為這里將是我們從少年真正長大的一個小“社會”,所以學習之余更需要善于交朋友,有自己的朋友圈,一個人的努力是有限的,他能跳多高、行多遠的路,還需要看他的朋友圈的質量。盡量提升自己并且把一個“閃光”的自己亮出來,多參加各種社團和活動,認識更多的人,眼光放遠點,不要局限在宿舍那一畝三分地不肯出來,這里不再是高中需要你只讀好書什么都不用管的時代,這里是亮出自我,培養自我的處事能力的新挑戰,狹路相逢,敢于“亮劍”才是勝利的第一步。
打開新的生活模式,可以從父母”伸手“的模式,開啟新的“付出”模式--暑假、寒假適當參加一些家教,在相對安全的環境里,檢驗下自己所學的知識外,還能鍛煉自己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
大學打“零工”目的得明確,我們大部分家境都是一般的,很多孩子想著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辛苦的爸媽減輕負擔。需要說明的是父母的中心永遠是為了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開心,所以,你只要愿意實踐,并且能從中學到新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人一輩子都在賺錢,窮也不是靠上大學打“零工”就能改變的,不差這一會兒半會兒的。抓住機會,鍛煉自己,掙點零花錢,買喜歡的書本,投資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樂器等,培養自己的追求,讓生活有目標,才有上進的動力!才不會因迷茫而蹉跎了青春。
學會做人,首先是人品,人品決定一個人的質量。人品的建立需要從生活中觀察環境,懂得進退有余,不要無原則的一味討好別人,以此來換取他人的好感;也不能因為有點成績就脫離了群眾,為人處事的修養是一個人日漸形成個性、人品的過程,關心周圍的人,才能被他人所幫助;傳播正能量,慢慢尋找一個和他人相處比較輕松舒適的模式。
發現和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之而努力。不然蹉跎了歲月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應付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