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復習刑法結束,在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中看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 ? ? 我想身邊不乏大三學生,糾結于對未來的選擇,出國?考研?又或者就業?不知道是否有人認真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當面對選擇時,我們如此矛盾的原因到底是什呢?從小學到初中,再從初中到高中,總是會有家長、老師等長輩幫著我們做選擇,所以我門需要做的就只有努力,只要最后走在他們為我們設計好的“康莊大道”上就皆大歡喜。即便是上大學,也有很多人為了上一個好的大學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甚至并不了解的專業,又或者繼續聽從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不加思考,去了不了解的學校、學了不了解的專業,原因很多,然后隨意的度過四年時光。當臨近畢業,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繼續茫然無措。
? ? ? ?經常聽身邊的人說
“名牌大學是一塊好的敲門磚,所以高考的時候優先考慮學校,專業次之。”
“上名牌大學家人有面子,自己也有面子。”
“家人說,這個專業畢業了不用擔心工作,家里會幫著安排。”
。。。。。。
? ? ?每每這些時候,我的想法就只有一個:這大概就是背著枷鎖,寸步難行。當你決定就業,就會有很多聲音告訴你“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太大,還是先考研吧,出來以后更有優勢”“出國能夠拓寬視野,還能學外語,還是先出國吧,以后簡歷也會更好看”。。。可是你是否想過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是否對自己的未來有了自己的規劃,怎么做才能讓你更接近你的目標。 任何人都不可能對你的情況做到設身處地,即使他們經常這樣自稱,但他們不是你。大學階段,應該是一個培養個性的地方,凡事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因為人云亦云,放不下枷鎖只能導致一個結果:你的時間總是被無端占用,慢慢的,就會發現,你離原來想要到達的終點越來越遠,甚至已經不在原來的軌道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