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叨叨

職場,熱熱鬧鬧、人來人往。

講講前面幾個故事最近的發展吧。

及時止損《是深度挖掘一個職業機會還是該及時止損》中的那個男同事,終于底薪翻倍的去了別的公司,提離職前上預審會,回答問題依然敬業、專注。積極做好做成項目的后續檔案歸集,對經手的各項目的中后期工作井然有序地列出交接表。真是站好最后一班崗。

據說是曾經工作公司的大佬點名向目前擬去公司的大佬直接重點推薦的。圈子好小。

那個飛了金卡《實在不爽,就回家生孩子吧》的斗志昂揚的女戰士,在南中國海邊的圈里也有了新的office。

山高水遠,江湖再見。

環境與核心能力并不矛盾,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吧。

那個40歲的應聘者《35歲以后,我們該何去何從》終究沒來成。終面時面對領導的提問,一片木然,甚至有點不知所措。讓我無從同情。也許太久在一個地方待著,已經忘記了面試、忘記了如何推銷自己。年齡,反而沒被提問。

同樣,另外兩個男同學也準備換工作,但是追求離家近、國企以及有職級及底薪均有要求。盡管背景還算不錯,但是也幾乎讓所有的獵頭為難。

工作經歷,是自己經歷處理問題等沉淀下來的優點,又成功的讓人負重前行。

無關年齡、無關性別。

關于時間開銷和學習激情《忙成狗的我該堅持學習么》,慢慢的早起、時間記錄成為習慣,尤其是加入社群,看到所有人都在進步,自己也從沒掉隊(當然也沒領先過),小小的焦慮在一天天中慢慢平復。咬牙堅持后,身體、肌肉都形成記憶。下一步梳理注意點。貪多嚼不爛。

堅持記錄中再次總結,梳理一個脈絡,將自己的所有概念建立鏈接,按照鏈接點,形成體系。

今天早上,群友分享老羅-羅永浩的《創業公司如何長期有意識地關注和接納人才》中對招聘人才、網絡人才長期的關注做法給我很多啟發:關注流失的優秀員工、關注未來可接納的人才、關注走下坡路的企業人才。人才來源的路徑是除了現有的一次性的關注和網絡外,加上了時間、環境因素。人與人的鏈接,尤其是優秀人才的鏈接必須主動、長期的關注。珍惜每次鏈接的機會、像獵頭和咨詢顧問一樣的去建立自己的人才庫和素質庫。

這方面,還需我繼續做更多的嘗試。

沮喪和郁悶的是《人善被人欺》,果真好人難做。催債的和欠債的在不信任、謠言以及圍追堵截中解釋、訴求、道歉,但是誰的錢不是錢呢?我先做一筆爛賬損失吧。權當現在這筆錢被我投資股票血本無歸,免得天天想浪費我的時間和精力、好心情都散了。(只能這么想了。。。)

以為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