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很工匠么?
不,壽司很便當。
壽司的特點就是快捷方便不變質。
飯團加梅子海帶,是一種士兵的戰時食品。
高價壽司的起源,更不工匠,是外賣。
準確的說是賭場外賣。
賭徒們要賭博,寢可廢,飯還是要吃的,哪有空大吃大喝,叫兩個壽司吃了繼續。
且,傾家蕩產一擲千金都不在乎的賭徒,自然不會在乎幾個壽司價格了。
江戶時代,飲食上對應的工匠奢侈品,應該是我們看來很簡單的點心。
比如羊羹,比如各種加糖的點心,豆沙包等。
為啥?糖在農業時代是天價。
所以每次有人請我吃壽司,我都有些不舒服。
看到幾個群里群友的夢想與土豪的現實,也不過是發達之后吃神戶牛肉,石斑。
沒錢窮講究,有錢真講究。老舍如是說
兩句話寫出了工匠精神的由來。
有了錢,買兩個糖三角,只吸汁,不吃皮。那是相聲。
真有錢的,比如說揚州鹽商下的淮揚菜。
其講究不是一般的。
飲食方面,揚州飲食,因受鹽商奢侈的影響,很多東西頗變態。
什么狗屁工匠精神!
比如居長龍,他可以做豆腐絲。
豆腐那么軟,那么小,切成幾千根長度細度一樣的干絲,又不能有一根不斷,一根不連,用湯一燙,全部發開。
像菊花。
當然日本人喜歡這種小事上的極致。
一般人估計也消受不起這工匠。
粵菜也有很多大廚。
只是過去哪些材料現在都足夠叫人進監獄了。
天朝的飲食,論講究,恐怕還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而且技法上有些東西,拿紅樓夢里的話就是:吃盡穿絕。
比如劉姥姥吃的賈府茄子。
這也不難。
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壇子里,封嚴了。
要吃的時候,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伴,就是了。
難怪劉姥姥都感嘆說: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它,怪道這個味兒!
這不工匠么?
或者茄子之神?
奧斯曼為什么把歐洲打得節節敗退。很大原因是有經濟實力。跟他壟斷了絲綢之路有關系。
一個農業國家,僅僅靠手工業支持起整個歐洲與自己的絲綢瓷具的奢侈品需求,掏干了他們的口袋。
如何沒有工匠精神。
而且日本所謂茶道,也是喜歡唐物的,中國字畫。
乾隆皇帝回答英國使節,我天朝無物不備。
總是被人諷刺為狂妄無知。
卻是當時實情。
其實天朝雖然地大,但何以能無物不備,只輸出不輸入呢。
靠的就是手工業技術。
比如雍正,就命令宮中仿制了眼鏡。他自己也戴,甚至賜給臣下。
宮中也可以仿制鐘表。
當然也就是宮中自產自用。
跟眼鏡一樣,現在都默默的躺在故宮博物館里。
工匠之物還在。
工匠精神呢?
我也不知道他們怎么搞出來的。
估計他們理科不好。
且,過去燒的瓷器,特別是宋代的,那時的肯定是化學不行的。
但許多東西現代也無法仿制。
搞不清楚他們到底怎么做的。
這些工匠全靠經驗試錯了多少次?天才曉得。
官窯上面投了多少國力國帑。天才知道。
宋瓷的工匠的瓷器這東西隨著徽宗亡國就失傳了。
以后就不是這個味了。
所以傳世的,都是絕對國寶級。
碎片都是。
所以看看雍正乾隆的工匠制品,看看天朝的工藝品,乾隆這話倒是有底氣的。
只是再有底氣也擋不住船堅炮利的強盜。
多少文物絕世逸品流落海外。
中國的工藝品與工匠精神就在哪里。
即使是很一般的,家用家具,硯臺,紙筆這些,過去一個大點地方望族的日用品,把現代一個小目標的富翁掏干,也不是啥難事。
要講究,水深得很。
可為什么它們現在在博物館里,
這是時代的幸運。
一句話,
奢侈太過。
貧富不均。
紅樓里黛玉受到的教育就是惜福養命。
對比之下,她們吃的,一個茄子就要配上十只雞,還只是個小吃。
不是啥大菜。
或許工匠。
也精神。
要是這幾只雞是在平民的鍋里,肯定不工匠。
但,賈府的氣數一定會長許多。
即使工匠工匠品工匠精神到了今天還在,
也注定與你我無緣。
大唐的絲織品歷史書寫到:一位商人穿著絲織衣服,人家以為是五層。他脫下來給別人看,是九層。
唐詩卻寫到:遍身綺羅者,不是養蠶人。
奢侈太過,終是黃粱一夢。
說說明朝。
陸子岡,善于治玉,天下無雙。
《蘇州府志》和《太倉州志》中,都有一些關于陸子剛制玉絕技的記載。
據說陸子剛琢制的水仙發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發,深受當時婦女的推崇。
“價一枝值五十六金”。
據說其花蕊為玉之瑕疵黃色雜質部。
因此巧奪天工。
他名聲很大,后來給皇上治玉。
在天朝說句大實話,工匠似乎不是好話。
講究的是求道,而不是小術與具體的器物。
所以不能留名字。
而子岡非要留名字,
御用之物上留名是大不敬,
十惡不赦的重罪。
仇家知道他的脾氣,
知道他肯定要留名。
他花了條命,終于在歷史上留下點精神。
只是刻玉絕藝從此失傳。
下圖是我的手藝,琺瑯龍鳳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