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帶媽媽去電影院看《轉山》,電影講的是一個臺灣男孩兒獨自騎行滇藏線的故事。電影里有很多危險的情況,比如被狗追,感冒發燒,甚至掉下懸崖。
看完電影,還未等我開口,媽媽就說:“你可千萬別去,太危險了!”
我笑了笑,很認真的告訴她,我要騎車去拉薩,從成都出發,有四個校友作伴。我的媽媽是個很開明的人,她只是出于安全考慮,不贊同我騎車去西藏。我想盡辦法,排除了她的擔憂,最終獲得理解和支持。
騎車去拉薩的隊伍臨時組成,共有五人,與《西游記》中的主角對應,分別取代號為: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就騎行經驗和年齡論,我獲得“悟空”的代號。
我將此行稱為“西游寄”,寓意:從成都出發一路向西騎行到拉薩,我們都是郵遞員,將自己郵寄到拉薩,寄件人和收件人也是自己。
乘坐火車抵達成都,厲兵秣馬,整裝待發。
第1天?成都-雅安
7月,正是川藏線的雨季,騎行第一天是在雨中度過的。
早餐吃的太早,沒有食欲,硬是咽下去一個面包。從武侯祠出發,有段時間雨下得很大,在路邊休息時吃了碗面條,為預防感冒,還喝了板藍根。
在邛崍蓋了第一枚郵戳,到達名山時,郵局下班了。郵戳,就像是《西游記》里面的通關文牒,作為“郵遞員”,途經之處,要有郵戳,更顯示出“西游寄”的寓意。
途中遇到很多騎行隊伍,還有女生。他們雖然騎得較慢,卻很少休息,我們騎行較快,休息次數較多,在路上幾次相遇,最后幾乎同時抵達雅安。
騎行去拉薩的人真多,不用擔心路上會孤單。雖然大家都組成了隊伍,但騎行中,速度不同,都有自己的節奏,大多時候距離較遠,實際上都在獨自騎行。
從成都到雅安,碼表距離160公里,途經雙流、新津、邛崍和名山等縣。穿著雨衣騎行,并不好受。雨衣透氣性極差,外面是雨水,里面是汗水,似乎整個人都浸在水中。
從早上6點騎行到晚上7點,在雨中淋了13個小時。160公里對于我們來說,都是第一次在一天中連續騎行的最長距離。雖然說成都到雅安海拔并未升高多少,但路還是有些坡度起伏。
窗外,雨依舊不停地下著。
我是個喜歡雨的人,或許是因為喜歡水,愛屋及烏。雅安的雨是出了名的,看看天氣預報,能夠預測到的日子里,全都是下雨天。據說,雅安有“三雅”,即向來以“雅雨”、“雅魚”和“雅女”而著稱。此行,淋了“雅雨”,吃了“雅魚”,看到打著傘的“雅女”。
根據騎行攻略上的建議,我們到超市買了不少榨菜,以補充鹽分。還買了電吹風,用來吹干淋濕的衣物。再買雙拖鞋,反正是要淋雨,鞋濕了不容易干,直接穿拖鞋騎行。
第2天 雅安-天全
一覺醒來,屁股隱隱作痛,肯定是因為昨天騎行時間太長。
雨一直在下,決定喊兄弟們去吃飯,再商量一下幾點出發。睡眼惺忪的八戒開了門,還沒等我開口,他就告訴我,凌晨3點沙僧腹痛,高燒39℃,送往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唐僧陪他在醫院里輸液,恐怕今天走不了了。
沙僧高燒已退,但身體虛弱,不得不放棄這次騎行計劃,回家休養。若是在高海拔地區,這樣的發燒幾乎是致命的。其他隊友都覺得有些疲憊,不想冒雨騎行,想在雅安休息一天。可是,我不想困在雅安的雨里,決定冒雨出發,三天之后在康定等他們。
下午兩點出雅安城,沿著青衣江騎行。江上升騰起薄薄的霧,如一縷柔軟的白紗,山也顯得更加蒼翠,恍若仙境。兩側是高高的崖壁,雨水從上面流下來,宛如齊天大圣的水簾洞。不擔心被雨淋濕,擔心的是會不會有石頭從上面掉下來。
隱約聽到轟鳴聲,如同響雷一般,聲音越來越大。轉彎處,長十幾米的瀑布飛流而下,與這瀑布擦身而過,看到石壁上刻著“龍尾峽”。
雨小了,山中的霧氣越來越濃,飛仙關大橋更有“飛仙”的架勢。在橋上遇到兩個女生和三個男生,他們背著很大的背包,要用“徒步+搭車”的方式去拉薩。
天黑之前,抵達天全縣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店家看我騎單車來,雖然住的是雙人間,只收半價。本來還說用空調加收10塊錢,也給免去了。
對面有家餐館,點了碗面,看菜單上有個菜名叫做“清炒鳳尾”。鳳尾是什么菜?原來是萵筍尖,這邊叫做鳳尾。
慶幸自己身體不錯,到目前沒有出現渾身酸痛,屁股痛的癥狀也減輕了。這大概和堅持鍛煉很有關系,在學校的時候,我每天游泳2000米,體力和心肺功能都得到鍛煉。
打開空調吹暖風,晾干淋濕的衣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洗去車上的泥沙,用牙刷刷干凈鏈條,吹干,上油。
第3天 天全-瀘定
二郎山,是川藏線上第一座山。隧道海拔2170米,天全縣城海拔848米,兩地相差1300多米。過二郎山隧道后,連續30多公里下坡,到達海拔1330米的瀘定城,全程108公里。
出了天全縣城,遇到在新津認識的騎友,他們的隊伍已經解散,因為下雨,大家意見不統一,有的要休息,有的要冒雨前進。
路變得更加險峻,路邊有滾落的石塊,很多地方寫著提示:“前方落石區,請觀察通行。”雨季的川藏線,很容易發生塌方和落石,甚至泥石流。
過了老虎嘴隧道,在空曠的安全地帶休息。路邊開滿了黃色的花,蜜蜂躲在花蕊里避雨。
路邊有大片三葉草,竟然同時看到了兩片四葉草。我沒有采下來,只是拍了張照片,愿它們在這青山之間默默地生滅,我只許個愿望:平安抵達拉薩。
抵達兩路鄉,在茶馬驛站和一個騎行隊伍共進午餐。老板很貼心,熬了一大鍋姜湯,走的時候灌了一壺。飯店的墻上寫滿了騎友的留言,我踩著凳子,在屋頂上寫下“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你對川藏線的向往!”
雨一直下,路越來越陡,海拔不斷升高,距離二郎山隧道越來越近。一輛汽車經過,放緩了速度,搖開車窗,伸出大拇指,喊道:“兄弟,加油!”
終于到了二郎山隧道,入口處的石碑上刻著《歌唱二郎山》的歌詞:
二呀二郎山呀么高萬丈,
古樹荒草遍山野,
巨石滿山崗;
羊腸小道難行走,
康藏交通被它擋那個被它擋
……
不知道為何入口處設置了禁止非機動車輛駛入的標志。二郎山隧道全長4176米,在昏暗的燈光騎行了十幾分鐘,遠處的亮光越來越大,那是隧道出口。
出隧道的瞬間,竟想起《桃花源記》里的描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二郎山隧道,真是名符其實的“陰陽洞”。進隧道前,下著大雨;出了隧道,路面竟然是干的。
加厚一層衣服,帶上護膝和手套,檢查剎車,在耳畔呼嘯的風聲中,享受30多公里的下坡。
越是下坡,越要注意車速,最好不要超過30km/h,否則在轉彎路段可能會摔車,甚至沖向懸崖。路上有很多大卡車,下坡時用水冷卻剎車,路面因此變得濕滑。
海拔2199米的觀景臺叫“日浴高原”,現在連太陽都沒有,眼前是“霧罩高原”。
觀景臺上,有當地居民擺些竹筐,里面盛滿果園里剛摘的李子和山中采的蘑菇。幾輛摩托車停在一旁,他們也是騎行去西藏的。騎摩托車要輕松多了,但我還是喜歡騎自行車,我喜歡靠自己的雙腳前進的感覺。
到了海拔2044米是“遠眺大渡”觀景臺,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大渡河,它像一條金色的巨龍在聳入云霄的青山里蜿蜒。花椒樹上掛著一串串紅色的花椒,在綠葉的映襯下更加鮮艷奪目。
下坡結束,看到“紅色名城”四個大字,我已抵達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