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斐教授《洪業--清朝開國史》自崇禎理政到三藩平定,不過是二十年的事,此書的重點在于對史學的研究方法。我比較重視的是其中對錢糧人馬的統計表格和來源分析。
黃仁宇在明史研究中一直強調是如何在中華帝國實現“數據化管理”,這個主題與魏先生的歷史研究是一脈的。在中國的歷史中,往往看重的是義理、天命和民心。可惜的是這樣去寫,作者就不知不覺做出了選擇。而不是客觀的陳述雙方或多方的觀點。以及歷史結果的成因。
魏教授的數據統計不多,但是其中對于數字的確定性是很明顯的,歷史更多講的是戰爭,而戰爭憑借的是錢糧人馬。這些在魏教授的書中多有體現。人數幾多 斬殺幾多均有記錄。而不是中國歷史書中寥寥幾筆所說”死傷甚眾“等記錄。
或許一條人命在歷史中的記載只是一個數字的多寡而已。但對數字的執著和重視,是對人的尊重態度的體現。而這一點,在中國的歷史中,我們始終沒能突破。成王敗寇才是最殘酷的事,因如此,那些為成王或敗寇的勝利者和失敗者都是普通人的命運的聚集。
《吊古戰場文》寫的是戰場,填充的是枯骨。 普通的人命運如果得不到關注和尊重,那么這個國家和地域剩下的始終是叢林社會。從暴秦到現在,不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