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無事可做,不如去做這幾件有趣的事!

下雨天,咖啡與書是絕配啊

轉眼間,已經迎來了大學的一半了,時間很快,高考的硝煙早已消散不見了,許多人對于自己的大學已經坦誠相待了。

大學生活已經進入正軌,快速的向著終點站行駛著,可是呢?如今還有許多同學不知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大學是及其重要的,大學的學習能力也很重要,但很重要的是我們的綜合能力。出了學校后,更多的是考驗我們的綜合能力,比如學習一個英語軟件,替領導辦一件事,等等。

而要提高綜合能力呢?我們可以去做一些有趣的事,來慢慢提高思維程度,邏輯能力,反應能力,這些都可以在做一些事中練得。

1.看書

書籍的力量是偉大的,可以通過看書獲得許多知識,嫌棄專業書晦澀,那就看一些比較有趣的書吧!

比如心理學之類的,學習方法之類的(刻意練習,學習之道),還有一些有趣而且引發深思的小說(解憂雜貨鋪,無聲告白,活著等等)。

都可以看,不要太功利性,總要求自己看完一本書后,會收獲很多東西。心情放松點,打開kindle,或者微信讀書,還有紙質書,邊喝茶,咖啡,邊看書,不要求自己記住什么。

或者躺著,戴著耳機,用喜馬拉雅去聽書,聲音緩緩從耳畔流過,蘊含哲理地語句輕輕到來,別有一番滋味。

如果看后,能夠和朋友交流交流更好,來改變一下自己的思考方法,使自己的大腦一直在思考問題。

2.看紀錄片

很多人討厭看紀錄片,總覺得它太啰嗦了,一直在說,而且風景不好看,情節進展緩慢,挺令人著急的。

那只能說,你沒有發現自己感興趣的紀錄片罷了,好的紀錄片如同一部電影一樣,而且比電影多了一份真實感。

比如我同學推薦的,關于圓明園的,二戰的,捕蛇的,還有一些人物紀錄片,這些都挺好看的。

其實眾所周知的紀錄片,大家應該都看過一點,比如大國崛起,想當年歷史老師還特意在課堂上播放,還有舌尖上的中國,講述中國各地的美食,每次看時,都感覺好好吃,還有人與自然,講述的是一些自然現象,比如老虎,獅子,猴子的生活習性,看的時候覺得他們有時候好聰明。

其實,你如果想提升自己的話,可以看BBC紀錄片,即可以練習英語聽力,又可以了解美國的一些狀況。

3.看綜藝節目

當然,我說的不是全娛樂性質的綜藝節目,而是一些帶有教育意義的綜藝。

比如最近很受歡迎的,見字如面朗讀者,這些都是一些很厲害的人朗誦一些比較著名的書信,而這些東西都可以引人深思。

拿見字如面舉個例子吧,其中有一封劉慈欣這給她孩子呢,信中展示了他的超強想象力,大多數他的想像已經成為了現實,令人傾佩,大家都知道《三體》吧,這就是他寫的,關于物理,關于科技……

還有一封是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其中講述了她不能和他在一起的原因,很詳細。(寒假聽的,有的不能很好的闡述。)

除了這幾個節目呢,大家還可以看這幾個,除了中國詩詞大會外,還有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從高中起就開始看,很有意義,許許多多不同職業,但是都熱愛詩詞地挑戰者,還有博學多才的守關者,更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一些老師。

我是演說家”,也挺好的,今年比較流行的,關于國家安全感,偶像的力量等等的演講都是從這里來的,你可以通過看演講,學習一些當中演講的技能,接受一些新穎的觀點。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無事可做的話,就去做這幾件事吧,輕松無壓力,還能收獲一點點知識,覺得自己的時光沒有浪費。

大學四年尤其短暫,大家且行且珍惜,但更重要的是注重眼下,不要那么著急,你要的遲早會實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