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早晨日思內容,進行優化并發布在公眾號上。
01
事情起源是,昨天,我那位在央企工作的朋友,委屈得像個被搶走糖果的孩子。去年季度獎 8000 元,今年部門評分第一,卻只拿到 4000 元,連部門里評分低的同事,都只拿了一千塊。
大家都在抱怨。
這樣的降薪風波,在體制內單位早已不是新鮮事,民營企業更是頻頻 “中招”。三年前,我就隱隱察覺到經濟的暗流涌動,如今,這場風暴真的席卷而來。
而且是越來越猛。
我一直認為,殺死人們的不是降薪,而是「線性思維」的陷阱
我們被灌輸了 20 年的「努力工作→升職加薪→財務安全」公式,正在徹底失效:
工資有天花板,風險無下限:年薪百萬的高管被砍薪 40% 仍不敢離職,傳統行業從業者收入腰斬后陷入 “內卷式加班”,單一收入就像綁在身上的炸藥包,行業地震時毫無緩沖;
AI 時代,行業顛覆比失業更快:房地產、教培、互聯網批量裁員,新能源、AI 領域也面臨技術迭代,2024 年制造業投資下降 10.6%——依賴單一行業,等于把命運交給 “黑天鵝”;
學歷內卷是個死循環:考研人數屢創新高,海歸碩士淪為 “簡歷分母”,“讀書→求職→升職” 的單線邏輯,在就業寒冬里變成一場無限循環的馬拉松。
線性思維的本質,是用過去的確定性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在劇變時代,唯一的確定性,就是 “變化” 本身。反脆弱收入系統。
02
所以要去調整。
怎么去破局?每個人都在想,可想沒有用啊。人們想要結果,卻不愿意付之于行動,可總是覺得自己能行、行業能恢復。
真正的安全,來自「多元收入矩陣」—— 主動收入保底,被動收入護航,讓收入像一張網,一處破損,處處支撐。
睡后收入(被動收入)是你最堅實的護盾。它不需要你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這是長期主義,而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話,一夜暴富對于普通人似乎不那么友好。
第一,用「低成本數字資產」打造「睡后收入」
我們可以寫點東西,拍攝視頻,不停去做就行了,沒有那么多技巧可學習。
在干中調整。
比如,可在公眾號、小紅書等平臺分享生活經驗、知識干貨,積累一定粉絲后,通過廣告、帶貨變現。有人通過短視頻分享家居收納技巧,短短一年就實現月入過萬。
想多了沒有用,總要是去做的。
數字資產是未來最好方法之一,我很多年寫的專欄,現在還是有收入的,定期打到卡上,雖然不少,但一旦你的東西量多了就是很大的收入。
目前我的寫作數字資產每月的睡后收入超萬元,還不包括每年的版稅分成、新書打款。
不能說暴富吧,慢慢做總比停留在那里想要好。
我的學員,按我的建議寫公眾號,很快拿到10萬閱讀量,文字從一開始的青澀到現在的整體還能看吧。
當然,還可以講課,把你的技能分享給他人。
也可以建立付費社群,提供獨家資源或服務。一位財經博主的知識星球社群,年費 1999 元,成員超 2000 人,年收入近 400 萬元。我的深度思考&私密社群,2年999元,也是一種副業模式。
這些都是碎片時間可以做的事,用碎片撬動你的財富。
第二,投資保值,讓錢為你工作
比如,指數基金定投,選擇低成本的寬基指數基金,如滬深 300、中證 500,長期持有可平滑市場波動,獲得平均收益。還可以享受被動分紅,投資高股息率的藍籌股或 REITs(房地產信托基金),每年獲得穩定的分紅收益。
第三,參與平臺的銷售,搭建管道網絡。
網絡一旦完成,就是真正的管道收入,每月拿出收入 10% 進行定投。當管道成熟后,每月被動收入可能超過主業 —— 前提是,你愿意用 6 個月時間積累,而非追求一夜暴富。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都是長期主義者的行為,所有追求短期暴富的投機思想,有可能虧得很長。
尤其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時代,長期主義更能穩定,穩定是大局,更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對家人最好的守護。
03
三點行動建議
危機是認知的分水嶺,當大多數人在抱怨 “大環境不好” 時,少數人正在做三件事
1、認知要升級。
承認 “穩定工作” 的神話已破滅,主動擁抱 “不確定性”;別小看副業,別小看多元收入。這是認知的一個部分,更是未來抵抗風險的一個部分。認知要升級,打破線性思維的枷鎖。我在深度思考&私密社群經常提到認知,認知是個好東西,但是低認知的人群帶來的是低收入,低感受,也無法給予他人價值交換。他們總是幻想過去的穩定,而不是主動擁抱變化。
2、建立投資思維
我們要有意識將收入分為 “主動收入” 和 “被動收入”,逐步提高被動收入占比。如果現在沒有被動收入,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行動。
簡單來說,把 “被動收入占比” 作為核心指標,目標 3 年內達到 30% 以上。
3、確定方向,立即行動
從0-1進行副業啟動,用最小的成本驗證商業模式,持續積累,每天投入 1-2 小時,堅持6個月,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
有人用 3 個月時間,從 0 啟動一個副業,哪怕每月只多賺 1000 元。
可以試一試。
記住: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更不能放在同一個 “籃子廠” 里。經濟寒冬或許漫長,但擁有多元收入的人,永遠握著取暖的火種。
現在行動,比任何時候都不晚。?留言 “我要副業”,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用行動對抗焦慮,搭建屬于你的反脆弱收入系統。
PS: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教育部、央行、貝恩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