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精神法則,它們確立于我17歲的時候,都來源于我的獨立思考。在此,真的要感謝青春期的躁動,讓我開始思考并認識這個世界。
一? 、同一性原則
第一個原則表現在價值觀上 ,所謂人的同一性,此處用“同一” 不用“統一”旨在強調一致同步。即,人是由身體和精神兩部分組成,我們必須實現二者的統一,只有二者統一,人才是一個合格的人 、健全的人、偉大的人? 。這種統一有兩個層次,高層次的和低層次的。
低層次的統一就是,你的精神能靈活支配你的身體。比如,李小龍可以一秒出腿三次,武術大師意念一動,拳鋒即至對方眼前。高手之間的過招,就是比拼意念的廝殺,最后出招,便是一擊必殺 。
高層次的統一則是價值觀上的,就是你的身體與你的精神高度契合,你的肉體所做的一切,都是絕對服從于你的精神,克服任何的非理性行為。
比如說高中時代的我,我的精神,就是一定要考重點本科。 在明確這個目標之后,我的身體便會無條件服從精神來完成這個目標。
又比如,我之前喜歡上網打游戲,現在我要絕對服從我的精神,服從我考重點大學的目標,要實現二者的統一,所以我就會放棄上網打游戲這個愛好。
再比如,我很寂寞,我的身體告訴我,我想找一個女人,但是我的精神卻告訴我,我想上重本,因為身體與精神要統一,所以我果斷放棄了我身體的建議。
在高考沖刺期間,這種統一的最高境界,就是我的身體要吃飯,我的精神要學習,不吃飯我就不能學習,我會選擇吃飯。
但是,我的身體想吃西餐牛排,可我卻只有饅頭咸菜 ,饅頭咸菜更節(jié)約時間,會讓我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備考,這樣我就能復習更多的知識點,考的分就可能更高,所以我放棄了西餐牛排。
最終達到一種物我兩忘之境,即我吃了每一口飯、喝的每一口水、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為了服從我的精神,服從我考學的目的,這樣才實現了身體與精神的真正統一,即所謂人的同一性,這種同一是人的根本價值所在,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所在。
實現這個同一性,是一個人走出青春期,告別幼稚病,真正變得成熟的標志。
友情提示:
如果有正處于青春期的朋友可以試著搜一些關于青春期心理研究的書看下,領略一下從學科研究的角度闡釋青春期特有的行為和思考方式,便于你徹底了解自己,給自己準確定位 ,看一看自己是否真正長大了。
另外,同一性這個思路和大家常說的加強執(zhí)行力,聚焦做減法的思路基本一致,只是從價值觀上闡述了一下。
二、 自我教育原則
第二個原則偏向方法論一些。大學的終極目的,在于實現對人的自我教育,陳寅恪所謂的“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正是這個意思。
雖然你可能還沒上過大學,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不斷自省和激勵,讓自己實現超越。單對知識來說,上了大學,可能四年會看上一麻袋書,如果你有恒心完全可以去圖書館自學。
雖然在技能和人脈資源上還是比不上,但同樣也會收獲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社會實踐的技能和各種資源,這種能力反而更加寶貴,因為大學生畢業(yè)后才會形成這種能力。
要想在思想上超越別人,其實最方便的就是學好馬哲,不過是需要不斷領悟鉆研才會有所收獲。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學習實踐活動得到頓悟提升,無非是效率高低的問題,每個人的道路都無法復制。
學習需要利用好現有工具,目前在學校最常見的就是手機。現在一部智能手機的運算能力遠遠超過美國發(fā)射阿波羅飛船時電腦的運算能力,用好這個“學習機”不斷獲取高價值的信息,可以顯著地提升自己。
在地鐵上有人拿著最新版iPhone玩連連看,而有的人卻拿著山寨機看《經濟學人》,在信息社會,信息就是一切,是當之無愧的真金白銀。
不要去當什么狗屁硬盤,因為它被裝在了主機里,要當U盤。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這是我們的未來。——羅振宇
你可以努力收集學習有關的資料,參加關于學習的何種社群,下載刷題用的app,關注學習類公眾號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與此同時,你也可以學一些輔助的知識和技巧。
比如,說話的藝術、交往的技巧、班級生存哲學、防范小人和自我保護的學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別人之所以學習比你好,就是因為他提前準備得比你充分,考試的過程中發(fā)揮得比你好,真不一定是因為智商比你高,更多的是方法比你對。
很多時候都是英語成績好,數學成績不好,就狂做英語模擬卷,因為做英語又快又輕松還有成就感,但再做也提升有限。反而數學題越不想做,成績越差。正確的思路是,全心全意解決差科短板,不要再做看似認真,實則無用的傻事了!
這也是我現在做事情的思路,需要什么知識,就去學習什么知識,百度、優(yōu)酷、當當都可以作為提高自己的工具,時刻做一個有心人,這就是我在方法論上的啟示。
我自認為年輕時,少不更事,犯錯不少,染過頭,打過架,逃過學……受過很多挫折。
因為某個契機,我才看了非常多的書,改變了自我。這里感謝某位對外經貿大學的女研究生,點撥了我,讓我認識到自己穿著背心褲衩拖鞋,頂著雞窩頭的無知形象多么蠢。
看書時,我從世界名著入手,看到經濟學專著、哲學、歷史、詩歌、傳播學、社會學、美學。但凡感興趣,就要百度出一些信息,然后,在當當上買書或者搜出電子版,即使時間有限,也定要看個大概,盡量了然于胸。
后來,正是出于對社會科學的熱愛我才學的文科,我最喜歡的是經濟,我始終堅信,這個社會是按照一套固有的規(guī)律運行的,把握住這個規(guī)律,你才能成功。
所以,你可以說我是個奇葩。我知道我小時候過得不幸福,看了幾百本書,都是在心情低落的時候看的,也只有在躁動的青春期,人才可以如此叛逆,如此獨立自主地思考。
我越看書,我的思想越前衛(wèi),懂我的人也就越少,我就越孤獨,所以請辯證地看待我的經驗,更好地為你服務。
寫在最后:
這篇文章是我最近清理高中筆記時看到的,當時寫的時候自己才17歲,文章讀起來難免充滿理想色彩,不喜歡的可以讀完呵呵一笑,畢竟是第一次在簡書上發(fā)文章,請大家適度忽略我拙劣的排版和文章架構,所以希望大家看過后,能給我一些建議,幫助我成長,我會堅持寫下去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