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聽蔣勛老師講《紅樓夢》,很有收獲。蔣勛老師多次提到作者曹雪芹的悲憫之心。在《紅樓夢》中有400多個人物,其中有很多小人物寫得很細(xì)致、很成功。作者曹雪芹對筆下的人物沒有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通過故事的描寫、人物的塑造,來表達(dá)自己對人性的看法。作者曹雪芹寫作很冷靜、很客觀。因為作者自己經(jīng)歷過富貴、也飽嘗過生活的艱難,對人性的了解非常的深刻。所以他才有悲憫之心。
佛教釋迦牟尼是個王子,他也經(jīng)歷過富貴榮華,可他情愿放棄王子的尊位,走到民間去體驗眾生的苦難。當(dāng)他放低身段,體驗到眾生的悲苦后,最終成了佛,同時他也有了一顆悲憫之心。
? ? 那么什么是悲憫之心呢?為什么佛具有悲憫之心?細(xì)細(xì)想來,就是因為,佛經(jīng)歷了眾生的苦,想解救眾生,他脫離了個人的偏私,不再以個人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他觀察世界的眼光,是多角度的,他的心裝的是整個世界,他公正,他包容,所以他悲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