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quán)(柳體)、元朝趙孟頫(fǔ)(趙體)。
01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其楷書法度嚴(yán)謹(jǐn),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征撰,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涌泉的事。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風(fēng)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yán)重,后人又加以開鑿修補(bǔ),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02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xué)“草圣”張旭,初唐四家,后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fēng),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jié)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fēng)格也體現(xiàn)了大唐繁盛的風(fēng)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jié)合的典例。
唐朝顏真卿(顏體)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yīng)碑文》:楷書,岑勛撰文,徐浩題額。字體勻稱,豐腴。725年(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四月立。碑存陜西西安碑林。
03
柳公權(quán)(778-865),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后世以「顏筋柳骨」并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jié)體遒勁,而且字字嚴(yán)謹(jǐn),一絲不茍。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唐朝柳公權(quán)(柳體)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jié)體嚴(yán)謹(jǐn),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玄秘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xiàn)存陜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范本之一。
04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于樞《困學(xué)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dāng)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fēng)遒媚、秀逸,結(jié)體嚴(yán)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yán)謹(jǐn),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楷書四大家對東亞書畫史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把我們書法藝術(shù)推向了一個歷史高潮,為后世書法寫作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