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大師說:“不迷戀,不執著,不產生狂妄之心,運用自己本具佛性,以智慧審視觀察,對于一切事物現象,不執著不舍棄,就是明心見性,成就佛道。”
而“明心見性”中的心與性指的是什么呢?慧能大師又說道:“如果要想深入研究佛法和般若三昧,必須修行般若,奉持念誦《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就能明白本心,體見本性。”可見,慧能大師說的明心見性,就是指明白自己的本心或真心,見識自己的本性或真性。
《華嚴經》上寫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凈空法師對此認為,心是真心,識是妄心,真心與妄心是一個心。完全覺悟,沒有迷,就是真心;帶有迷惑,就是妄心。什么是迷惑?有妄想、分別、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妄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心就現前。真心能現宇宙虛空,即十法界依正莊嚴,一真法界也是真心所現。華藏世界,西方凈土講的極樂世界,都是真心所現。那里的人個個無量壽,永遠不衰、不老、不病。我們會老、會病、會死,這是妄心造成的。假如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斷盡,我們與諸佛如來一樣,也是不生不滅,不衰、不老、不病的。
而說到本性,我就想起五祖弘忍大師當年為慧能講解《金剛經》的故事。當弘忍大師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當下開悟,于是稟告五祖說:“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清凈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不生不滅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自我具足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沒有動搖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是能解釋產生一切萬法的。”這五句話,正是對本性的最好解讀。
當然,對心與性有了這些認知還不夠。清朝居士周安士說:“真性之大,包羅虛空,大千世界在我性中,不過如海上一浮漚罷了。”《楞嚴經》上記述佛告訴阿難:“十方虛空,存到你的心中,就如一片云飄在太空里。”由此可見,明心見性最本質的就是要領悟到心與性之大——盡虛空遍法界。有了這種正見,我們才能正確理解佛陀出生時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句話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它既不是倒佛派所批評的傲慢,也不僅僅是挺佛派所認為的尊貴那么簡單,而是因為“我”心性之大,所以才“尊”。
“明心沒有礙難事,見性豈生憂愁心。”一個人真正修到了明心見性,就能超脫世俗的羈絆,證得大徹大悟的無上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