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是個旅游批發商,處在傳遞價值的環節,現在消費升級,碰到沖擊,應該朝哪個方向走?
劉潤:這個問題很有共性,我想系統地回答一下。不管是旅游還是零售,還是其他任何行業,批發商都是一個中間的傳遞價值環節。這波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傳遞價值環節的縮短。過去的平均定倍率是4倍,1塊錢創造的東西,傳遞價值要3塊,最終消費者花4塊。現在互聯網來了,消費者可能花2塊就能買到了。那中間的批發商怎么賺錢呢?
今天不管是旅游批發商還是其他行業,很多人都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先不談具體的行業,我建議你先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你在這個行業的經驗全部帶走,跳出這個行業,站在上帝視角,重新俯視你的行業,把價值觀留下。什么叫價值觀?價值觀就是你對這個行業固有的觀念,比如批發商是多重要的角色啊,旅游這事兒最重要的是導游啊等等。
你要把你的經驗帶走,把價值觀拋開,然后俯視整個行業,開始問自己幾個問題:消費者在哪里被坑了?消費者如何能再省5塊錢?消費者如何能在不多花錢的情況下享受更多的服務?等等。然后你就會發現,這個地方是不合理的,那個地方是有問題的。
審視完之后,你再來看,這個行業在今天的互聯網之下要被重構了,那你應該干些什么呢?你應該作為重構的那一方,重新沖回這個行業;而不是站在里面,等著別人進來,然后說你們能不能不要進來,你們進來了我怎么辦?你作為重構的一方重新沖進來,你才有轉型的機會。批發商作為因信息不對稱而存在的商業模式,它還會存在很長時間,但利潤一定會越來越薄,這是行業和時代的趨勢。
在馬車進化到汽車的時候,如果你說,看來輪子很重要,我們在馬掌上裝輪子行不行?這純屬瞎想。你為什么不能用汽車,是因為你有馬,你不想把馬扔掉。所以一定要先跳出來,扔掉價值觀,再重新沖回去。不僅是旅游行業,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是這樣。
第二點,如果你說我不想沖出去再沖回來,用顛覆的方式改變這個行業,我就想在原來的行業稍微干得好一點點可不可以呢?我不想干一輩子,我還有五年退休,這五年之內我不死行不行?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如果你真的想這么干,我建議你可以做一件事,我稱之為渠道服務化。
什么叫渠道服務化?批發商也好,零售商也好,都屬于渠道。過去渠道所賺的錢主要來自于價差,來自于信息不對稱。你說不是呀,我也有運輸,我也有服務啊,如果你這么認為,很好,你試試干一件事,就是用從上一級代理商拿產品的價格直接給到下一級,一分錢不加,然后把你的服務單拿出來賣,看看人家買不買。
這個測試非常重要,會讓你明白一件事情,你過去賺的錢到底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還是因為你的服務。過去很多人拼命給自己解釋,說差價是兌現服務的方式,那你試一試,從上到下不加價,只賣服務,如果別人愿意買你的服務,那你就有價值,你不會被干掉,你會活得很好。
我舉個例子,有一家公司叫做Costco,在美國非常有名。每次我去美國,都要去Costco買很多東西,特別便宜,它的價格不允許超過毛利的14%,為什么呢?難道它不想賺錢嗎?它的模式是靠會員費來盈利的,一個普通會員一年收60美元,高級會員120美元,買會員就是買一個資格可以在Costco里面買東西。它之所以能夠14%,甚至12%,甚至9%,是因為它的商品幾乎是零毛利,拿貨多少錢我就賣多少錢,但是你想擁有這個低價購買的權利,你買我的服務。那消費者愿不愿買呢?消費者評估之后發現,買得越多越省錢,可能稍微多買幾樣東西會員費就回來了。
如果你賺的是會員的服務費,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你跟你的用戶之間立刻就變成激勵相融了,什么意思?你和消費者的利益完全一致。你不會永遠在想,我怎么把東西賣貴來賺錢,消費者永遠希望你把東西賣便宜,你們倆之間是矛盾的;而你一旦收了服務費,你的價格必須是市場最便宜的,你的服務才真正有價值,否則都是你自以為的,你賺的錢還是信息不對稱,只不過你自己安慰自己,我提供了服務而已。
類似地,我很多朋友在外企有很高職位,聽說我在做咨詢,我的咨詢還比較貴,有時候他們也在想,“現在也有很多人來問我問題,那我也出來干咨詢好不好?”我說可以啊,我給你個建議,你先不要從微軟、谷歌離開,很多人來找你咨詢,你試試收他們錢,看有沒有人愿意付費。如果你發現,過去天天有人找你,現在卻一個都不來了,那是因為過去你免費,你要認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創造價值。
所以渠道服務化,這是一場硬仗,你如果不想跳出來,再顛覆式地改變行業,那你就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