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對于鼓浪嶼的感情是很復雜的。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和記憶中的家已很是不同。但不管離開多久,重新踏上這座小島的土地,重新呼吸綠樹環繞下的空氣,它依舊給我最強烈的家的歸宿感。
? ? ? ? 鼓浪嶼長大的我,感覺是閉塞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我家、阿嬤家、外婆家、朋友們的家……每天的生活就只限于這座小島周而復始,卻充滿了無限的快樂。
? ? ? ? 兒時的鼓浪嶼是舊的。處處都有年代久遠的危樓,一座樓里常常住著幾戶人家。 小孩子們一放學,呼朋喚友,就開始在小島上闖蕩。
? ? ? ? 讀幼兒園,我們就不需要家長接送了。島上無車,自行車都禁止騎。記得幼兒園附近住著一個瘋子,記不得性別年紀了,只記著瘋子跑上路,就有大大小小的孩子逗著玩,惹得瘋子四下追。我們小女孩就只能躲著走。對于我們來說,有意思的是,七拐八彎進的人家無人打理的雜草小院,拔了幾根三葉草玩拉勾勾的游戲,誰的草先斷了誰就輸,這樣也能玩兒很久,盡興了才結伴回家,爸媽也不著急。
? ? ? 當時的兒童游樂場還是亂糟糟的沙地,舊鐵皮的滑滑梯、蹺蹺板、可以爬高爬低的單雙桿,可以飛快轉圈圈的圓盤……還是應有盡有。我最喜歡坐上秋千蕩,看著花得起錢的小朋友坐著電動玩具車小場上跑來跑去。元宵到了,這片沙地連著前邊的草坪,會有游園活動,到處是各色彩燈,大人小孩熱熱鬧鬧得逛。草坪上搭著戲臺,臺上咿咿呀呀的唱著歌仔戲。小小的我最愛看戲,唱得那不知是啥,但扮演公主、小姐的美人,一身華麗的古裝和閃亮的頭飾,甩甩云袖就是萬般風情,好羨慕啊。看會戲,就繞到臺后,看著演員臺上臺下,上妝卸妝,匆匆忙忙,好不熱鬧。
? ? ? ? 好玩的當然還有海。夏天漲潮,可以帶著游泳圈,撲騰撲騰著在海水里亂玩。可以坐在游泳圈上,被爸爸推著向離岸很遠的地方漂,看著那海天一色的風景。爸爸說,在他小的時候是可以看到白海豚在這片海域跳來跳去的。退潮時,可以在石頭縫里鉤海螺,爸爸媽媽總是能捉滿滿一大水桶的各色海螺,桶里蓄滿海水,回家煮海螺可以吃個兩三天。我就在旁邊,打打醬油,玩鬧一番。爸爸還會教我在沙灘上捉小螃蟹。離海水近的濕沙上有小螃蟹挖的小洞,抓一把白色的干沙子,把洞填滿,順著干沙子一路挖開,就能找到躲在里面的小螃蟹。當然抓到小螃蟹的幾率不高,就圖個有趣。很小的時候,海灘上還能抓到鱟,小小一只就小孩巴掌大,硬硬的半圓形殼,伸出一根細細長長的尖尾巴,動一動,奇怪的樣子也好玩。懂事一些就再也見不到這種小海怪了。長大點就學會在沙里挖陷阱。挖個人掉得下去的坑,撿幾根樹枝,架在坑上,鋪上樹葉,灑上沙,以假亂真,然后躲起來,看看哪個倒霉蛋一腳踩進陷阱里罵罵咧咧的走了。當然,陷阱的成功率也是不高的,因為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天衣無縫。
? ? ? ? 再長大點,成了小姑娘,和一,兩個知己好友,買一袋鹵雞爪或躺著或坐著在沙灘上高談闊論或低低私語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沙灘上還可以來個燒烤晚會,也就三兩好友,帶個收音機,能放磁帶的,一邊煙熏火了的烤著肉串,一邊放著那纏綿悱惻的情歌。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實那情情愛愛的,當時又懂得多少?!海水上漲,海浪一波一波的來,把珍愛的磁帶卷進了海里,無影無蹤,害得我們傷心了好久。?
? ? ? ? 靠海有座園子,就叫做觀海園。觀海園內綠樹成蔭,郁郁叢叢,還有獨棟獨棟的小洋樓。小樓里面也不住人,不明白為什么一直閑置著。園內長了一路的玉蘭花樹,每當玉蘭花開,芳香撲鼻,奶奶、媽媽總會伸手把夠得著的花摘幾朵,放在家里熏著香氣。還有幾棵高大的菠蘿蜜樹,墜滿了青青的菠蘿蜜果實。很好奇這味道好不好?于是我就慫恿小伙伴摘了一顆結得低的果,小伙伴沾了一手的樹膠,粘粘乎乎的,洗都洗不掉,回家時哭了一路。最后,我們也沒吃上菠蘿蜜,沒等黃了熟了就爛了。長大后終于吃上了,一瓣,就薄薄幾片果肉包裹著大顆的果核。要吃就吃沒熟透的,脆脆甜甜的,有特殊的果香。熟透了,就如榴蓮一般,綿綿軟軟的,卻沒有榴蓮的臭。
? ? ? ? 經過觀海園走到一處小海灣,我們叫小海。小海風平浪靜最適合游泳,邊上有多處巖石也適合抓海螺。回來得晚了,天色暗下,樹叢中飛著好些螢火蟲,爸爸隨手撿了個礦泉水瓶,捉了好些螢火蟲裝瓶子里給我玩,一瓶子星星點點,夜色中閃著微亮的光,當時覺得那真是美,高興得舉著瓶子像得了什么寶貝。回家后,還一直守著螢火蟲看。可惜的是,第二天睡醒螢火蟲卻都死了,美麗只擁有了一晚。?
? ? ? ? 觀海園的某棵樹下還埋著當年我和好友的夢想。我們把寫了好些小心愿的紙,塞進玻璃瓶,埋在了樹下,約定十年以后的某天某時,無論我們在哪里,都要在北京天安門前相見,然后在一起回到這里,重啟當年的心愿,看看十年后長大的我們是否實現。十年后的那天,我來到了北京,朋友沒有到。十年,我們依舊是最好的朋友,我在廈門,她卻在日本。當時以為最浪漫的事,依舊敵不過時光、距離、現實。
? ? ? ? 鼓浪嶼上有許多上了百年的老樹。輪渡碼頭前的那棵老榕樹就成了地標。每年的春游、秋游、去廈門聚會游玩,都是一句:榕樹下集合啊。鼓浪嶼消防隊在一座小山的半坡上,小學的好朋友家住在山頂,那里成了我們的一個秘密基地。半山坡上有個小樹林,撿些破樹枝,花了好些天搭個洞可以鉆進去就是我們的秘密小屋。小樹林邊還有個小山谷,其實就是個大坑,坑上有棵大榕樹,根須都快長到坑里了,我們抓著幾根須搓搓成一根繩,蕩來蕩去,也不怕摔。
? ? ? ? 還有著各種的熱帶果樹:芒果樹、桂圓樹、木瓜樹、番石榴樹、石榴樹、菠蘿蜜樹……也都能長出純天然無污染的果實。果子成熟了,朋友鄰居摘了,互相送點,嘗個鮮。
? ? ? ? 99年廈門的那場大臺風,毀了鼓浪嶼多少的樹,又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去重整這一片家園。
? ? ? ? 鼓浪嶼的那些景點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也是個景點,因為要門票,門票要錢,不能隨隨便便就溜進去玩。記得那一年風靡的獅子座流星雨,為這,爸爸帶著我和一好友,大半夜的爬上日光巖等著這場雨。日光巖最頂上那一小圈地,人早站得滿滿的,擠不上,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低一級的石臺上等。不記得那天是否很冷,只記得等得天快破曉也沒等來這場流星雨。放暑假的時候,和倆好友約著鍛煉身體,6點起床爬日光巖去。爬到最頂,我發現我有些恐高,于是我們決定在日光巖上跳早操,期望早日克服恐高癥。然后,每天天剛剛亮,我們就在日光巖上跳起了第8套廣播體操。做完操,溜達溜達下了日光巖,就去龍頭路吃面線糊。從來都沒在意過這家面線糊店叫什么名,就知道每天來這吃早餐的人多不勝數。店面很小,挨個擠著坐,來一晚面線糊加大腸兩根油條,三好朋友輪流請客,也就3,5塊錢,很是滿足,這就是對面線糊最美好的記憶。
? ? ? ? 兒時鼓浪嶼的美食和如今的不同,沒有那么多的游人拿著一快餐盒排著老長的隊等。好吃的都集中在龍頭路。魚丸有兩家。一家是店,如今還開著。魚丸好吃但最愛的是這家的魚羹。魚丸是真鯊魚肉做的,剩下的魚翅魚骨,揉上地瓜粉,入湯里煮。那都是軟骨有嚼勁,就著鮮甜的湯,幾粒蔥花,一點胡椒粉,那就是人間美味,常有人千里迢迢的來這幾斤幾斤的魚丸買了帶走。如今店還是那家店,魚羹早沒有了,魚丸也早不是鯊魚肉做的了。另一家魚丸是個小攤,味道也好,對比下稍次一些,現在起了個名:林記魚丸,游客絡繹不絕。某一天,特意去嘗嘗,和小時候的味道離了十萬八千里。
? ? ? ? 中街有一家鹵料店,家里招待親戚朋友,常來這買個鹵味添個菜。偶爾想吃了,就自己拿著錢買個雞翅雞腿,解解饞。長大了,各處的鹵味吃個遍,咸香麻辣,各有各的好。再回到這里,啃只腿,不是特別咸,不是特別香,不麻不辣,就是因為這幾十年如一日的,恰恰好的,中正味道,讓我覺得這就是最好,這就是最開始的味道。
? ? ? ? 有兩家沙茶面店和一家鹵面店。兩家沙茶面店門對門,口味價格也都不相上下,經常去一家,也就習慣性的成為這家的老客。沙茶面在意的就是湯的濃。花生醬的香甜和沙茶醬的微辣,熬成了這一鍋獨特的湯,豆腐、鴨血、大腸、小腸、魚丸、豬肺等等佐料在湯里煮,吸飽了湯汁,和著水面一起吃。沙茶面就是吃一碗就滿足,吃不到就想念的味道。兒時的這家鹵面,其實也清淡,黃花菜,香菇少許切絲,少許蛋花,最重要的是有薄片的紅臘腸,做成微紅的鹵湯底,佐料加點蝦仁,瘦肉也就夠了,不是多么濃烈的味道,就是鮮味讓人百吃不厭。
? ? ? ? 還有北仔餅,就一住家的小門口,一個燒著炭火的大鐵桶,北仔餅里包著咖哩挑調成的肥肉餡,貼著桶壁烤。餅皮烤得半焦酥脆,配著冒著油的咖哩香,不大一個,一次吃個兩三個也不膩的。
? ? ? ? 上了高中,街心公園新開了兩家小吃店。一家叫粒粒香,主賣扁食拌面,第一次吃有脆感的肉餡的扁食,覺得新鮮好吃。另一家是龍巖米粉店,牛肉羹湯配粗粗的米粉,或者就是簡單的酸菜米粉,不同于經常吃的水面,米粉更Q彈,從此愛上這新的口感。高中時代總有做不完的試題讀不完的書,和好友湊一塊拖拖拉拉的做著題,晚上11點了,爸媽都睡了,就剩我們還點盞孤燈奮戰。兩人合計著出去吃碗米飯。冷冷的夜,一碗米粉湯,是枯燥的題海生活中的一點點溫暖。最后遇上了同來吃米粉的叔叔,給買了單,滿滿幸福啊。
? ? ? ? 還有菜市場里賣魚丸的攤,珍珠丸、魚丸、包心肉丸、墨魚丸、肉燕、香腸……平常家里懶得做湯,就買丸子湊,蔥花丸子湯,幾十年的老攤子,吃慣的好味。
? ? ? ? 靠海的鼓浪嶼,美食中海鮮永遠都是重頭戲。小時候吃海鮮那不是論斤論兩,都是一臉盆包回來,有螃蟹、蝦姑、雜魚。螃蟹、蝦姑就在白水里煮,煮到水干鍋焦,滿屋子的鮮味,讓人忍不住口水連連。這時候就可以關火,埋頭吃個過癮。海鮮的鮮度是不需要任何佐料,蔥姜蒜都可以不加,也不需要沾醬,啃一口蟹腿,吃一嘴蟹肉,那都是海的味道。蝦姑,那是能撥出一飯碗的黃,拿去孝敬爺爺的。雜魚醬油水是廈門名菜。雜魚加點醬油,水,蔥姜調味,煮熟了即可,下飯下酒都極美。不需要去問,這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漁民現撈的海鮮一籮筐一籮筐擺滿一條街,等你包回去美餐一頓。我們一大家子都是做菜高手,爸爸、阿姨、大舅,個個都有大廚范,愛吃的菜還有爆炒花蛤,爆炒石蟹,沙蛤苦瓜湯,煎巴浪魚,豆豉蒸海鰻魚,淡菜湯,炸豆腐魚,蒸老蟶:老蟶豎著插滿燉壺,加半壺水,姜絲,隔水蒸,那湯沒有半點腥氣,鮮得讓人忘不了。
? ? 鼓浪嶼很小,到處都是熟人,抬頭不見低頭見。跟著媽媽去一趟菜市場,招呼打了一路,走走停停,不時遇到個親戚朋友說兩句閑話,閑話多少,就只是親疏之分而已。我在一旁也要乖乖的叫人,次數多了就不耐煩去了。
? ? ? ? 等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親朋好友。每天上班下班基本都坐同一班船,見到的也大多是同一群人,其中不少同窗朋友,熟不熟都能嘰嘰喳喳的聊一船,慢慢的也就熱絡了起來。漸漸的,同船的好友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島民搬離了這座小島。直到自己也不在島上住了,船聊八卦也不在有了。偶爾,匆匆一趟來回鼓浪嶼,船上也再遇不上熟悉的人了。
? ? ? ? 坐船也是件看心情的事。心情好的時候,站樓下倉,指望著遇上說得上話的朋友,分享下高興事。心情不好,就上二樓,船倉兩旁有一長條的椅子,坐那,腳擱在欄桿上,直面大海,等待春暖花開。天冷了,穿多少衣服都擋不住樓下透風的船倉刮進的寒風,大伙兒集體躲在兩邊吹不進風的那一小塊地取暖。天熱了,也只能扇著扇,感受著海潮濕炎熱又粘糊糊的風了。起霧了,輪渡全面停航,大家堆在侯船室等著開閘放人開船上班,一等可能就要兩三個小時。刮臺風了,輪渡廣播不停的叫喚:因臺風關系,輪渡將隨時停航。慌里慌張的趕著坐船回家,一路體會著船的上下顛簸,風雨飄搖。當然,大多數風和日麗的日子,在船上就能看到鼓浪嶼叫人驚艷的,如海中瑰寶般的美麗景色。
? ? ? ? 鼓浪嶼有三個山洞,我走得最多的是龍山洞,每次去奶奶家總要經過。洞內,冬暖夏涼,兩旁小溝里流淌的水清澈見底。記憶里,兒時的春節,手里總要拿著點著的仙女棒一路玩鬧一路去奶奶家,等著全家團聚的一頓大餐。和現在的不同,小時候的春節大餐是可以期待一年的。等元宵節到了,也要舉著花燈蹦蹦跳跳得去奶奶家,給看看今年的花燈漂不漂亮。
? ? ? ? 時光如白駒過隙,鼓浪嶼的昨天已經翻過, 兒時曾帶給我們快樂的種種大多不在,兒時一起肆無忌憚玩耍的小伙伴們也都四散。而鼓浪嶼在變得更新更美,更像個旅游區。不可否認,商業讓鼓浪嶼不那么純粹。但,當我以寧靜的心態,穿行在鼓浪嶼樹影婆娑,景物清新的大街小巷,還是能感受到鼓浪嶼那閑適和百年沉淀的美。
? ? ? ? 那些樹、那些樓、那些景致依舊在,變化的除了鼓浪嶼,還有我們已不再少年的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