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的倒數第二天,和老姐在酒店里軟趴趴地躺著什么都不想做。也難怪,酒店的床寬大沙發綿軟,真是陷進去就不想再出來。刷完微博從沙發上爬起來的我看了看被我搞的一團狼藉的酒店房間,決定自己要振作一下,然后打開電腦寫篇不是雞湯的公眾號激勵一下自己,量化和自律,永遠都是每個人的人生美德。
我有一個關系還算不錯的朋友在安徽上大學,昨天參加了百里毅行的活動,每到一個補給點都發一條狀態,寫一下自己2017年的小目標。
對未來能有這么清晰的規劃,真好啊。
昨天我給自己列了一份2017年的新年計劃,計劃沒有那么多也沒有那么宏大,但是我覺得每一條都很有意義,至少都詳盡到足夠充實我這一整年大把的時光。
其實對于新年計劃這種東西每一個人都會列,但是從它的精確度以及完成度會很好地看出來你對于自己這一年的要求到底合不合格,你有沒有認真地對待自己。
比如我以前的計劃是好好學習,現在看看有點可笑。學什么?是自己拿手的科目還是自己相對薄弱的科目?怎么學?是多看書多做題還是好好聽課?什么時候學?是心情好的時候學還是每天都學?問問自己這些問題,就覺得自己雄心滿滿列的計劃好像都沒什么用,因為確實沒什么用。
對于自己的目標理想不量化,又有什么可行的意義與價值呢。
對,量化。
這是我在大學的專業課老師講過的一個詞。說實話,我并不是很喜歡這個老師,因為覺得她對于很多事情都很教條,覺得她事情特別多要求也特別多。本來我是個大大咧咧不太愛注意細節的人,對于她要求交的作業各種各樣細致入微的要求很是反感,雖然也乖乖完成沒被挑出毛病,但是內心總是不大服氣的。
后來某一天,她要求我們寫下自己2016到年末之前要完成的計劃,盡量詳細。寫好了交上去,老師細細審閱了之后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的計劃都不合格。
可以想象我們當時震驚的表情。What?寫個自己的計劃都不合格?
然后老師告訴我們,她要求的詳細計劃,是要精確到具體的時間的,最好精確到每一分每一秒。我記得她嚴肅地扶了扶眼鏡講道,我要求你們學會量化。
何為量化?就是精確每一件事,每一個計劃,非常詳盡,當時我覺得就是詳盡到變態。
我昨天在寫新年計劃的時候仔細品一品老師所說的“量化”,真的不是變態,這種對待生活和學習的方式,真的是對自己負責和對自己列下計劃的心血負責。
精確到每時每刻幾點幾分,你才能在應該做什么的時候想起自己該做什么然后才有可能會條不紊地去做,不然就會像只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想起來什么才去干什么。
所以我的新年計劃詳盡到要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但是計劃也只是變成了計劃,因為新年的第二天我就蜷縮在酒店的沙發上什么都不想做。
所以單單有量化還是不夠的,還要學會自律。
說白了,連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你還指望自己能干什么。
什么是自律呢?
度娘是這么告訴我的。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讓一大堆規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
對,有了井然的秩序,我們的學習生活才能有更大的自由。
有目標,能實現,敢于去做,敢于去實現,這才是最好的生命狀態呀。
有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一天到晚刷無數次朋友圈看無數次I別人的動態,過著手機屏幕里冰冷的生活,偶爾看見了別人努力讀書去健身去旅行才打算去奮斗一下,然而還是三分鐘熱度。
所以要自律一點呀。
要給自己定下目標努力去奮斗呀。
要有熱血呀有前進的力量呀。
我一個特別好的閨蜜說,有夢的白鴿飛過最愛的屋頂,有片羽毛落在風里。
你的日子可以不像別人,但是你要好好活你自己,你要活成你最美最愛的樣子。
新的一年,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