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 基礎定向閱讀——通過閱讀100本以上和自己業務領域相關的書,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
2、 加強定向閱讀,是用一年時間閱讀365本自我啟迪的書籍,以擁有成功者的思維方式。
3、 深層定向閱讀,是通過閱讀人文古典書籍使自己成為領軍人物。
在《遍歷——科大的精神》中有,一周內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靠的就是對相關領域的遍歷。
不論是100本書還是100個關鍵詞,都是一個基礎。
比如說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供給與需求”,效用、邊際、稀缺、均衡,帕累托最優,成本,比較優勢。
你會首先想到亞當斯密,從自由貿易到李斯特的國家保護主義;從米塞斯的奧地利學派到芝加哥學派;像我這種數學差點的,對數據不那么敏感的我就更喜歡張五常的《賣桔者言》言這類了。
而在管理學中,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解決了勞動效率最大化的問題,韋伯的行政組織與法約爾的管理原則解決了組織效率最大化的問題,明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解決了激勵與滿足感之間的關系問題,波特的競爭戰略解決了如何獲得企業競爭優勢的問題,德魯克讓我們了解到知識員工的問題。
其中讀的最多的當屬德魯克了,距離自己更近一些,更多的是自我管理,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看了很多書,依然沒有多大的收獲,在于只看不觀,看書是向外看,內化是連接向內觀,只看不觀,知識不是你的,不過是一塊可以移動的硬盤而已。
我們往往即是“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普通的事干不好”。
所謂“入佛門六根不凈 進商界狼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