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羨林
?季老的文章很舒服…舒服之余,我也在反思…
?近一個世紀以前,物質匱乏,精神食糧又有多少呢?那樣的環境,得到一本書卻如饑似渴的,近乎把一本書的知識揉碎了再重新裝起來反復咀嚼。
?拼命的回憶自己小時候,也有那么幾本書,看的如饑似渴,大塊淋漓!現在有的是時間讀書,有的是海量的優質書,好書去讀,再也沒有如饑似渴,欲罷不能的感覺。
?從現實到網絡,我們小時候的生活就太豐富太多選擇,現在被電子產品,網絡產品各種轟炸的孩子們何去何從?
?季羨林高中的國文老師就是胡也頻,暗暗的羨慕…現在的時代,好像真的沒有那么多民國的大師。雖然不了解,陳寅恪——公子中的公子,學者中的學者!傅斯年,趙元任,傅雷……每一個名字都像是閃著金光一樣!
寸草心篇感悟
?季羨林先生寫了他的大奶奶,母親,嬸母,妻子。這四個人融合了中國傳統女性所有的美德!
?無私奉獻,勤儉節約,心地純良。她們身上的品德,從我們的長輩身上也一定可以看得到。生活在大都市北京,每天的生活匆匆而過,為了車子房子票子!想著給下一代一個好的起點!
?突然間,這些樸實無華近乎流水賬式的文字,告訴我!學區房和票子都是浮云。給自己,給下一代一個謙虛溫和樸實的環境,比什么都重要。
?找對象,門當戶對重要,三觀一致重要!季老和他老伴兒,好像是各種不一致的一對兒。一個學貫古今,涉獵中外的學者,和一個近乎不識字的婦女,生活了六十年!"德華一輩子也沒有看過任何一部小說,別的書更談不上了。她沒給我寫過一封信,她根本拿不起筆來。到了晚年,連早年能認的千八百字也都大半還給了老師……她對我一輩子搞的這一套玩意兒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東西,有什么意義,她似乎從來也沒有想知道過。在這方面,我們倆毫無共同語言。"
?"然而在道德方面,她卻是超一流的。上對公婆,她真正盡了孝道;下對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應做的一切……如果中國將來要修《婦女列傳》的話,她應該榜上有名。"一對幸福夫妻的楷?!厡W邊去用心對待自己的生活吧。
? ? ?此次回家旅途,讀書效率頗高。簡單的一句問話"我可以坐在這里么?"!對方回答"可以。"吃過簡餐匆匆而別。你不知道他是差旅中的過客,還是急待歸家的路人?自己切切實實喜歡上了"在路上"這樣的感覺。
? ? ?一個巧合,一本《麥田的守望者》,這是欠了自己好多年的書。
? ? ?到了一定的階段,我們似乎不是學習新的事物,而是撿起丟棄的美好!鮑魚翅身,清粥小菜都可以飽腹…無疑,因為出生,我們便無法了解餓殍遍野,食不果腹是何滋味。幸好我們抓住了物質匱乏的尾巴,理解不了半個白饅頭對季羨林老先生童年的意義,掏空記憶,還是有殘存的對心愛玩具無比期待的渴望。
? ?北京是一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界,玻離紛紛擾擾,自己內心該追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