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去巴厘島之前,想象得都是陽光、沙灘、大海的畫面。身處異國他鄉時,卻發現巴厘島比我想象中得要豐富,來自異國不同文化的沖擊力撲面而來。
? ? ? ? 巴厘島是一個有信仰、很虔誠的地方。巴厘島大多數人信印度教,所以大街小巷都是祭祀的寺廟和供奉的神像。這些神像大都面部猙獰或陰森可怖,卻讓人心生敬畏。這里隨地都是擺放著花朵和食物組成的供品,每天教徒們都要早中晚拜神三次,如果有事錯過了拜拜還要補拜,他們的虔誠之心可見一斑。
? ? ? 而我也有一次與當地神的心靈對話。那是在“達巴圖火山溫泉”,當地人敬愛神,所以它的溫泉水是從神像的口中傾吐而出。我站在一個三四米高的水柱下感受泉水對我背部的強烈沖擊,我在心里禱告,請神打開我淤結已久的肩頸,神似乎友好地答應了我,于是我在神水的沖擊下感覺打開了整個身心。
? ? ? ? 巴厘島課業負擔比國內輕松得多。這次我們去“咖啡種植園”時,帶我們參觀的印尼導游只有20歲,全程用英語流利地和我們交流。在聊天中得知,她18歲高中畢業后,因為付不起大學學費,就開始工作。巴厘島的孩子從小到大每天只上四小時的課,作業也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能夠做完,另外的時候就可以盡情玩耍。一個高中文憑的小姑娘,英語講得非常流暢自如,反觀國內的大學生通過了CET4,6,始終還是啞巴英語,水平可能還不如這個姑娘。
? ? ? 我很想問,到底是哪國的教育好?這位印尼導游在聽聞我們中國學生每天七點上課到五點,回家做功課做到九、十點,她無奈地說——If I am in China,I will die.可我們這幫子在課業重壓下的中國人,還是存活下來了,只能苦澀一笑。
? ? ? ? 巴厘島還是一個慵懶的地方。游客告別忙碌的工作,來這里放慢節奏度假,而我們的華裔印尼導游不緊不慢地告訴我們,巴厘島上得人天天慢得像在度假。就像我們去餐廳吃飯,導游說,千萬不要餓了才去點菜,因為上菜速度真得很慢,等一個小時不奇怪。我們在印尼機場的時候,無論是海關還是乘務員,辦理得時候動作像樹懶一樣慢吞吞,他們一會兒接個電話,一會兒東張張西望望,一會兒和別人聊會天,這在巨大客流量的上海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 ? ? ? 還有,我特別愛巴厘島的植物。國內的植物大多數有種清秀寡淡之美,而東南亞的植物卻完全不同,色彩艷麗、姿態張揚,是一種奔放熱情之美,很具生命力。在逛“烏布傳統市場”的時候,我也發現,這里的手工藝品和畫作滲透了植物絢麗的風格,熱情的大自然造就了這里奔放的藝術品。
? ? ? ? 巴厘島的文化、教育、生活狀態、藝術與中國截然不同,仿佛打開了一扇我通往世界各地的門,讓我帶著我想要探索的好奇去發現更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