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為什么存在
對于沙龍的參與者,我們給了他思考,說話,交流的平臺。參與者不擔心什么是能說的,什么是不能說的。
因為,沙龍是一個說話的地方。
其實,周圍人人都渴望有一個地方說話。
丹納說希臘人為啥搞出那么多精神成果,就是因為每人每頓飯只吃一把無花果幾顆橄欖,然后使勁喝葡萄酒。(哈哈哈哈
?沙龍的意義
讀書會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而是一個讓大家平等交流的平臺。
沙龍應賦予每個人平等的話語權。
讓參與者發現“原來,別人與自己那樣不同。”
各類人群聚集,知識結構與閱歷層次不同。交流過程中,發現他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長處。深入交流后,沒有人會永遠低人一等或高人一等。
一個人讀書,可能被自己固有的知識結構所禁錮。讀書會里,參與者不菲薄自己的知識量與表達能力的高地,愿意主動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哪怕是極其錯誤的觀點。
(1.為袁鳴設計她可以侃侃而談的話題。2. 為學生設計有發言權的話題,如談談美食,談談學校等)
? 沙龍的形式
1. 讀書會的形式
每個人推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確保每個人有話可說。推薦哪本書,就先大聲朗誦出來,朗誦完再說話。寫的不好的東西經不起朗讀。說話時,盡情說話,百無禁忌。(或者是對袁鳴某一次節目的討論與分析?)
2. 沙龍的環境
沙龍應盡可能的采取圓桌形式。避免層次上的分別,否則外圍的人總比內圍的人天然缺少話語權,從而減少參與感。
環境應以舒適,隨意為核心。提供飲料茶水,參與者可以自己添水。
參與者可以帶不妨礙別人的零食。(袁鳴喜歡美食,有沒有可能每個參與者帶自己喜歡的美食零食前來分享推介,達到破冰的效果?又或者每個參與者可以帶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去推介,或推介一檔相關的電視節目,電影?或者自己的一趟旅行經歷?)
3.主持人的作用
推進話語權的平等分配,及時打斷說話太多的人。
?痛點,難點
1.話題的偏離。沙龍必須擁有一個主題。
2.話語權的平等分配。
3.如何創造平等表達,安靜聆聽,非沖突討論的氛圍?(有的人過于膽怯和菲薄;有的人自恃過高,擅表達不善傾聽)